“都市报就是一份市民的报纸,写的是百姓的身边事,说的是百姓的心里话,我们都很喜欢它。”每年的汕头经济特区报社读者活动日,来自四乡八里的热心读者,一提到汕头都市报,总会由衷地发出赞叹。
这份赞誉,是对汕头都市报的肯定;这份赞誉,同样是对汕头都市报人的鼓励与鞭策。创刊14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与百姓心连心,走基层、接地气,敢于舆论监督,善于关注民生,把新闻的触角伸向每个角落,用丰富的“菜料”、独特的手法“烹饪”市民最喜欢的“新闻主菜”,在平凡的“民生路”中走出自己的精彩。
面对黑暗,我们总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民以食为生。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但个别“黑心屠场”,为了谋一己私利置公众利益于不顾,在隐蔽的垃圾场里购销、宰杀病死猪。面对层层黑幕,都市报人冒着危险,假装了解垃圾场情况深入现场暗访,对这一骇人听闻的“黑心屠场”进行曝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最终将这一危害社会的“黑瘤”铲除。
舆论监督是办好报纸的一个重要载体。多年来,我们不忘手中的“利器”,在损害市民利益的“特权”面前,总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以笔墨和良知挑战“特权”,积极充当社会舆论的使者。如对新津河出海口屡拆屡建的几十座破坏周围生态环境,影响附近堤围安全的豪华“高脚屋”,我们多次深入现场进行暗访,锲而不舍地追踪报道,摧毁这些被市民认为是在展示“特权”与金钱的非法搭建物。
对于社会阴暗面,我们同样秉着强烈的责任感,为维护社会文明与正义不遗余力。“亲子乐园”暗藏赌博游戏机、营运“黑车”夜里偷偷载客、社区内长期存在公开的色情场所、澄海电脑城被打砸等等,经过我们的跟踪报道,一件件新闻事实被还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个个“黑点”被整治清理。
民生疾苦,我们总是用心倾听奋力疾呼
潮阳区金灶镇的蕉农至今难以忘记,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是汕头都市报人奋力疾呼,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同情,终使他们渡过难关——
2009年,由于受水浸和霜冻恶劣天气的影响,金灶镇的香蕉质量比往年下降,收购价持续低迷,蕉农们辛辛苦苦大半载却血本无归。都市报记者闻讯赶往田间地头,与蕉农们面对面倾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疾苦,传递他们的呼声。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帮助蕉农:热心市民自行开车到金灶镇买香蕉,小孩拿出压岁钱指定买金灶香蕉,超市商场设立专柜促销金灶香蕉……这次全社会的爱心解困大行动,真切而感人。
纵观汕头都市报14年的历程,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国道324线澄海改造工程,施工近一年后因资金未能及时到位陷入大面积停工,致使该路段经常出现交通拥堵、尘土飞扬,过往群众苦不堪言。都市报人现场亲历行路难,挥笔疾呼,引起全市上下热切关注,市主要领导闻讯亲自带队现场办公,最终使工程恢复正常施工。
走民生路,听民声,说民事,即使是中秋、除夕,我们也不辞辛劳地“流连”民间,采撷最感人的“镜头”。救助站、福利院、孤寡老人的家……社会困难群众如何过节,总是牵动着我们的心。多少次,在万家团圆的欢乐时节,我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放弃了自己的休息,辛勤“劳作”,用笔传情。苦吗?苦!累吗?累!但我们是都市报人,无怨无悔!
本报记者 刘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