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花农无需“捉迷藏” 市民购花更方便

  

花市规范管理,市民购花更放心。本报记者 李俊伟 摄

品种繁多、姹紫嫣红的迎春临时花市让人闻到浓浓年味。本报记者 李俊伟 摄

  编前语: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再次组织“新春走基层”主题宣传活动,从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层·我在现场》专栏。本报记者将分赴城乡各地,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工地、学校乡村,到基层中区,到群众中去,听真话、写实情,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了解不同人群的“中国梦”,深入报道各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新举措、新思路,报道充满浓郁乡土味道的民俗节庆活动,报道基层热闹迎春的喜庆场景。力求通过记者在现场的亲历体验,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情故事,为读者奉上一份特别的贺岁礼包。

 

  傍晚时分,市民杨先生来到位于市人民广场的同益路迎春临时花市,打算选购一两盆:“心水”年花。统一“着装”的红色花亭下,整齐摆放着杜鹃花、蝴蝶兰、朱砂桔等一盆盆花木,放眼看去,姹紫嫣红美不胜收。人头攒动,咨询声、讨价声此起彼伏,化为浓浓的年味,弥漫着整个花市。

  “快挑花眼了!”杨先生精挑细选了约莫10分钟,他以每盆20元、15元的价格,分别买下一盆海棠和两盆黄菊。“价钱挺公道。规范管理迎春花市确实是一个惠民措施,花农们集中摆摊,乱开价的情况也少了。”他笑着说。

  这是记者昨天在采访迎春临时花市时目击到的一幕。今年,我市创新思维,由市城管局会同金平、龙湖区政府及市直有关单位在中心城区设置了15处迎春临时花市,从1月24日一直持续开放至2月9日。“盛放”的花市背后,彰显政府及有关部门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管理思路和理念。

  “每逢春节,市民都有到迎春花市买花的习惯,临时花市正迎合了这种需求。”市城管局协调监督科科长李雄坤告诉记者,此次选点设置迎春临时花市,借鉴了广州迎春花市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既考虑方便居民购买,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又考虑临时停车问题。同时,市城管局还以济南市的“西瓜地图”为借鉴,制作了“花市地图”在政府和局门户网站发布。

  这些亲民做法,赢得了花农和市民的欢迎。“我们无需再与城管执法人员‘捉迷藏’了!”在月眉路花市摆摊的花农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这里摆卖花木已有多年,今年城管部门对花市规范管理,统一向花农收费,城管执法人员也经常来巡逻,要求花农出示租点收费凭据,并清理非法经营的摊档,这让他们做生意做得很安心。在紫云花市设摊的一位档主也说,收取管理费及场地押金,等于设立了一道“门槛”,直接把一些非法商贩“挡”在门口,更有利于公平竞争。

  在衡山路青少年活动中心前的步道上,市民刘女士正带着孩子悠闲地逛花市。她告诉记者,她家住在紫云庄,往年买花总要大老远跑到人民广场,今年可不同了,临时花市就在家门口,特别方便。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镜头:尽管花市附近设有临时停车点,但不少市民为了贪图方便,便把车停在了路边,有的甚至“霸道”地停在路中间,给花市管理造成了不少麻烦。一位执法人员希望,花市秩序还要靠市民共同来维持。 本报记者 杨可 实习生 蔡奕欣、陈奕杭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抽奖

潮汕搞笑短剧:埋单(2013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