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建议扩大特区合并潮州
“汕潮揭同城化,汕头必须扩大特区,合并潮州,这是汕头未来的战略抉择。”省人大代表、汕头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爱平在说到汕潮揭同城化发展时大声说。
刘爱平介绍说,1981年,汕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了经济特区。国务院提出,特区只能是一个区,不能是全市所有的区县。当时汕头只能一分为三,潮州、揭阳就分出去了。”
刘爱平认为,现在重新审视,一分为三弊大于利,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认为汕头必须扩大特区,先要合并潮州。这样才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汕头就能成为粤东的中心城市。”刘爱平认为:“汕头人口密度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比广州的人口密度还要高。现在土地紧缺已成为制约汕头发展的瓶颈。合并潮州后,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从2500人下降到1400多人,土地面积也增加一倍多,土地紧缺的问题就会得到缓和。”
此外,合并后,资源能够得到优化组合,“过去汕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医疗、教育的中心。分开后,汕头、揭阳、潮州从父子关系变成了兄弟关系。汕头和潮州合并,能从政治中心也发展到经济文化中心,包括经贸、商贸、教育、医疗、科技、人才等。”至于潮州是否愿意接受合并,刘爱平认为,潮州会愿意,因为不合并,永远排在全省后面。”
潮州:支持合并争取为副省级市
“要加快同城化发展,应该首先调整目前的行政区域划分。”在提到汕潮揭未来的发展时,省人大代表、潮州市长李庆雄告诉媒体记者,汕潮揭三地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文化同质,合并后可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我支持三市合并,而且建议三地合并后,尽早向国家争取升为副省级城市。”
如果三市合并,谁将是三地的“龙头老大”?李庆雄认为,汕头的优势更加明显。“汕头是特区,具有丰富的政策福利,这个无可替代。”他认为,可以将汕头作为合并后的中心城区,将特区的政策优势辐射至整个区域,同时注意三地间的错位发展,“汕头地少,缺乏布局规模工业的土地空间,应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揭阳地广人多,拥有土地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可以布局大项目、大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不论是三市合并,还是继续一体化进程,潮州怎样确立自己在粤东的定位?李庆雄认为,除了依托临港优势,发展港口经济,还应该积极挖掘潮州的文化资源,“潮州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因此在合并后应当发挥文化集聚效应,将潮州打造成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让她成为粤东的‘后花园’。
揭阳:力争经济总量排粤东首位
“十一五”期间,汕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揭阳年均增长16.9%。《2012年广东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汕头市的生产总值为1275亿元,增速12%;揭阳全市的生产总值1225亿元,增长15%,汕头GDP仅超揭阳50亿元。
省人大代表、揭阳市市长陈东在昨天的揭阳代表团开放日中表示,2012年揭阳的存款、贷款数据,超越了汕头,排名粤东老大。“去年揭阳存款1311亿元,增加180亿元,增幅近16%。揭阳的贷款618亿元,增加113亿元,增幅22%。存款增幅在全省排第三,贷款增幅在全省排第二。这些数据,都是粤东第一。”
按照前五年的增速测算,2013-2014年揭阳的GDP就将超过汕头。省人大代表、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在发言时说:“2012年是揭阳打基础的一年,2013年揭阳将加快发展,GDP增长将在14%以上,力争经济总量在粤东排首位。”此外,“揭阳要利用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积聚人才、资金、科技等资源,用5年左右的时间推动揭阳跨越崛起,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粤东经济强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城。”
随着中委合资广东石化炼油项目去年的开工建设,随着惠来电厂2台100万千瓦燃煤的机组的投产,随着揭阳潮汕机场的投入使用,粤东第一,呼之欲出。(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