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日和11日,南澳县云澳镇连续发生两起渔船出海进行潜水捕鱼时,渔民患上“潜水病”遇险的事故。在人命关天之际,“南澳Ⅰ号”打捞船上的减压舱救了他们。连日来,“南澳Ⅰ号”考古队和边防派出所官兵携手救人的事迹,在南澳传为佳话。
两渔民潜水遇险休克
潜水捕鱼是南澳县云澳镇渔民传统的捕鱼方式之一。然而,潜水危险性高,由于气压变化,很容易造成“潜水病”。“‘潜水病’是急病,一下子就会要了人命。”当地渔民说,每年因为潜水作业遇险的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渔民也因此落下了毛病,甚至死亡。
本月9日晚上,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徐罗军接到一个紧急求救信息,一艘正在作业的当地渔船上的一名渔民犯了“潜水病”,已经休克,情况危急。
情急之下,徐罗军想到“南澳Ⅰ号”考古队。徐罗军曾和考古队队长崔勇讲起当地渔民潜水作业的危险性,说起不少渔民因为没法抢救而身亡。当时,崔勇就跟他说,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考古队可以协助抢救,打捞船上有一个专供水下考古队员出水后做减压恢复的减压舱,这是一个专业的医疗设备,专治“潜水病”。
减压治疗渔民成功脱险
事不宜迟,徐罗军马上联系了考古队。很快,派出所民警来到了打捞船上,等待遇险的渔船归来。10日凌晨1时多,渔船终于来到了打捞船所在位置,遇险的渔民很快被送进减压舱,经过10多个小时的减压治疗,遇险渔民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没想到的是,危险又发生了。11日晚上,又有一名渔民在进行潜水捕鱼作业时患上“潜水病”。接到消息后,派出所官兵马上赶到打捞船,提前做好各项救护准备,凌晨1点左右,遇险渔民进入减压舱。因为抢救及时,渔民经过减压治疗后恢复了健康。
考古队队长崔勇告诉记者,当地渔民在进行潜水捕鱼作业时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这增加了潜水的危险系数。渔民一旦出现危险,只有减压舱可以救治,而且必须及时治疗,但目前方圆几百里内找不到有这种专业设备的医院。
崔勇向记者介绍,“潜水病”是由于气压变化引起的。人体从水下上浮至水面,气压变化大,原来溶解于体液中的氮气就可能由于气压的变动迅速地变为气泡,引起栓塞,致使瘫痪或者导致脏器受损、坏死。
记者了解到,由于减压舱用于救助渔民,这两天,考古队的队员们都不能超时潜水,只能缩短潜水时间,做不减压潜水,“尽管有些影响工作,但能救回两个人,我们都感到很高兴、很欣慰。”崔勇由衷地说。
本报记者 陈晓敏 实习生 巫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