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吴学强坚守三尺讲台16载撑起大山深处孩子的天空

  

吴学强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 本报记者 杜一方 摄

 编者按: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他们默默地奉献着,点亮了一盏盏前进的明灯,让许多乡村孩子实现梦想。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村教师。尽管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坚守。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东省新闻学会组织全省新闻单位举办“寻找最美山村教师”走基层活动。日前,本报记者与部分省级新闻媒体一起,踏上寻找路程,去寻找乡村那一串串最美丽的风景。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寻找最美山村教师》栏目,将带您走近这些极为普通的人,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真情故事。敬请留意。

 位于潮阳区和平镇的安轿小学,是一个既偏僻又少有人知晓的穷学校。全校只有18个学生,分成四个年级就读。然而,就在这里,一个普通的名字——吴学强让很多人记在心里。因为,在这所深山里的“麻雀小学”, 44岁的吴学强一干就是16年,不仅赢得乡里人尊敬,更是撑起了孩子们头上那片天空,是学生们崇拜的“偶像”。

  穿行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同行的和平镇教育组同志说,现在的水泥路比过去的泥土路好多了。正是这条5公里的山路,记载了吴学强从1996年被一纸调令调到这里,每天骑1小时20分钟单车“上轿”的艰辛历程,洒下了他16载风雨无阻倾情山区教育的辛勤汗水。

  山区教师紧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山区学校的工作条件太差、生活太苦,很多人不愿来。多年来,不少安排到安轿小学来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轿”不久就“下轿”。这些,吴学强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对记者说,家里的叔叔以前因为太贫了,读不起书,不得不辍学,留下终生遗憾。谈起这段往事,吴学强还有些心酸哽咽。他说:“人一定要读书的,越穷越要教育。如果老师都走了,山区的孩子,谁来教?我不上‘轿’谁上‘轿’!”

  刚到安轿小学头几年,因为离家比较远,吴学强就在学校内宿,一周才回家一趟。用水难是最头痛的事,洗澡和食用的水都要到乡民家里去提。学校没有食堂,老师需自个烧饭、做菜,煤气也要自掏腰包。往往这时候,吴学强便在家中自带些小菜或过节的鱼肉来“改善”。当时,他只有代课教师的微薄工资。

  2002年12月,吴学强正式转公,终于领到公办工资了。但家中父母患病,没有工作的妻子只靠手工赚点工钱,生活依然清苦。周围的朋友见状,都劝他“算了吧”,弃教从工,也有人劝他申请调到平原学校去任教……

  但吴学强非常执着,他坚定清苦的生活打不垮人,坚信选择的事业没有错。就像大山深处的一眼清泉,汩汩浇灌着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灵,他把心留住了,留在了孩子们心里。

  9月5日下午,记者赶到学校时,吴学强正一字一句地教三年级的学生读英语。尽管破旧的课室里只有5个孩子,但他丝毫不马虎,“Hello,I’m Liu Xin……”孩子们一字一句反复跟读着。  

  “学校只有四个老师,吴老师一人身兼数职:既教语文、数学,也教自然、体育、英语等科目,跨科跨级任课,现在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代理校长,外出送报表、领文件、接通知、购物等事无巨细都落在他身上。”学校的另一位老师介绍说。

  村里的人口500多,年轻少壮的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和小孩。这些年,每年入学的适龄学生越来越少了。吴老师心急如焚,咋办?学校办在这里,就要让孩子们都能受到教育,没有理由少一个啊!为此,吴学强课余时间把精力放在了家访上。

  18个学生,哪个孩子住那头,吴学强都了如指掌。只要有空,他就主动上门为学生辅导、补课,从来不收补课费。上山下岭,道路崎岖,好几次因为天黑看不清路而跌倒,他便自己买了只手电筒,照样家访。有时天气不好,他便打着手电筒把学生护送回家。一次,为了给学生买书,骑车在山岭上跌倒了,额头缝了几针,留下了疤痕。采访时,提起这事,他摸摸额头笑着说:“做个纪念吧。”

  这学期开学前,听说又有几户家庭的孩子不打算读书了,吴学强一听坐不住了,立刻上门找家长做工作,苦口婆心反复劝说。为了留住学生,他向家长承诺:学校开办午膳,免费提供给就读的学生,让学生安心在这里读书。反反复复的做工作,家长们被感动了,六、七位原不打算送孩子到学校的家长终于决定让孩子上学去。老师们感慨地说:“要是没有吴老师,‘安轿’就没有这18个学生了。”

  “这么多年你真的没想过跳槽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实在的吴学强有些腼腆“习惯了,我喜欢孩子们,舍不得!”

  16年了,吴学强一直坚守这份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自己得到多少,而在于能为社会付出多少。

  “要是有一天,麻雀学校解散了,怎么办?”记者问。

  “再说吧。学校一天有孩子在,我就一天教下去。”“其实,薄弱学校更需扶持的,要多引进人才,教育才能均衡发展。”谈及教育发展问题,吴学强的话多起来。

  “铃……”放学了,孩子欢快地蹦出教室。看着孩子们的身影,吴学强舒心地笑了。看得出,他对教育、对孩子的那份深情。区教育局的郭股长介绍,16年来,吴学强教了360多个学生,一批优秀学子从他的教鞭下走向高一级的学校,10多人考上了大学,有的还在深造,读研究生学位……

  夕阳的余晖照在了安轿小学四个大字上,旗杆上的国旗高高飘扬,我们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山道边,吴学强护送着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未来……   □本报记者 陈健 陈静莹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贺新年全新潮汕小品:分家(第四集)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三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