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5月25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我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为揭阳教育的未来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全市各县(市、区)把教育“创强”工作作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精心谋划部署,为揭阳跨越崛起、后来居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本报今起推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系列报道,敬请读者留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等工程后,揭阳教育开启了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今年5月25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我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为揭阳教育的未来规划了宏伟的蓝图。举全市之力创建教育强市,这是揭阳的大手笔,是惠民的声音。揭阳,正在把教育扎扎实实做成深入民心的惠民工程。
高屋建瓴,确定“创强争先建高地”
在全市“创强”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绿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东为揭阳教育确立“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宏伟目标,指出强市必先强教,创建教育强市是推动揭阳跨越崛起的一场硬仗,全市上下要把教育“创强”工作作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精心谋划部署,为揭阳跨越崛起、后来居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为确保“创强”工作落到实处,我市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陈绿平担任组长,陈东担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盛发,副市长林丽娇担任副组长,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市“创强”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教育强市督查评估与奖惩机制,把“创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有了以党政一把手为轴心的强有力支撑,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创强”工作的热潮。
记者在我市各地采访时常看到“举全镇之力,创教育强镇”、“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等宣传横幅,可见“创强”思想已经融入到基层工作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县(市、区)也纷纷成立“创强”工作领导机构,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把“创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项工作细分到具体责任人,明确职责要求,全力推动“创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上下一心,推动“创强”深入开展
“创强”是一个系统性的争创目标,绝非朝夕所就,需要深谋远虑、步步为实。为学习借鉴省内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先进市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在全市“创强”工作会议召开之前,林丽娇就带领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领导、教育局长、全市12个创建教育强镇先行点的书记或镇长(主任),组成教育考察团赴河源、肇庆两市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两市各级党政“创强”工作的经验与做法,为我市有效开展“创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全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及“创强”决定等文件出台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也纷纷召开动员会并制定出台“创强”决定和实施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创建教育强市工作。教育部门认真履行教育行政主管职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协调指导各县(市、区)、镇(街)和学校开展“创强”工作;发改、财政、物价、税务、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创建教育强市工作;新闻单位大力引导广大市民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强”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和全党全民齐“创强”的良好氛围;民政、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组织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为“创强”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遍地开花,“创强”工作齐奋进
全市上下的“创强”工作目标、任务、措施早已明确,如何将市委市政府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各级党政和有关单位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干!只有严格按实施方案,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才是确保“创强”工作稳步推进的最好法宝。
榕城区加快“创强”工作步伐,把榕东街道“创强”工作提前调整在2012年完成。该区“创强”工作硬件投入约需4.91亿元,目前,该区正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好规范化学校的校舍及现代化教学、体育、卫生等设备的建设,着力做好城区中西部旧城学校的布局调整、改造工作和东部新城学校的配套建设。
普宁市规划今年年底完成“创强”工作的乡镇除了揭阳市下达的流沙西街道和燎原镇之外,还增加了大南山镇、大坪农场、后溪乡3个乡镇场。对计划今年完成创建工作的5个乡镇(场、街道),该市制订布局调整方案并送各乡镇党委政府,6月底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各有关乡镇,就“创强”工作进行实地培训和指导。此外,还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对“创强”工作中的校舍建设予以补助扶持。
揭东县加紧推进硬件建设,对照省“创强”文件要求彻底清查校舍、校产,桂岭镇于6月初迅速组织人员对全镇现有校(园)舍、校(园)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把“创强”所欠缺的校(园)舍、场地、设备设施彻底摸清。县财政安排教育“创强”专项资金2.4亿元,分期对各“创强”镇(街)进行奖励和补助,强势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玉湖镇、桂岭镇等“创强”先行镇大力推进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创强”工作。
揭西县做好“创强”前期基础性,如调整布局、建设规范化学校等,目前棉湖镇的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等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多方筹资,精心规划,发动社会贤达捐款。为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该县在规划学校校舍建设、设备设施配套时详细测量、预算,多方询价,节约成本,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惠来县根据国家、省和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涉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工程项目予以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经营性收费,为教育“创强”开绿灯。同时,狠抓重点,为教育“创强”注入动力。今年上半年,该县已投入6295万元,铺开建设项目40项,狠抓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学前教育校舍建设,完成建筑面积40697平方米,并购置一大批教学设备。
东山区把“创强”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街道、学校生源所在地乡村,同时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当地学校“创强”建设。按照省有关文件规定,该区初步估算全区“创强”工作约需投入资金7亿元。目前,该区正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建立“创强”激励机制:一是鼓励和奖励规范化学校建设积极单位。二是鼓励举办学前教育,设立学前教育奖补款项。三是安排“创强”专项奖励经费。四是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补助(奖励)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
揭阳试验区建立健全教育强区督查评估与奖惩机制,把“创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部门、各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将“创强”各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各项指标要求和任务内容。目前,该区拥有1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和18所小学,每镇有1所镇级初级中学,且为近期新建。下阶段,该区将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完善各学校常规设备设施,稳步推进“创强”工作。
普侨区制订了中小学基本情况表和创建教育强区学校建设规划表,详细规划了“创强”需增加的建设项目和投入资金,计划至今年底完成工程选址、地质勘探、图纸设计、立项等工作。
大南山侨区狠抓重点,全面推进“创强”工作:坚持办学资源结构的优化,不断提升农村小学办学水平。根据省级教育强区建设标准,不断加大投入,完成该区华侨中学校舍建设6500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预计今年秋季开学主体教学楼可以交付使用。
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根基在教育。当前揭阳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正处在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发展后劲十足,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对我市创建教育强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创强”工程在全市各地轰轰烈烈开展,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揭阳教育的明天,令人期待。
(编辑:黄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