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黉故居是汕头新八景之一,称“黉院惠风”,其宅群中有一座“郎中第”的建筑物,便是陈氏家族救灾恤难的见证。1909年,江苏省海州遭受水灾,陈慈黉之子陈立梅捐赠巨款,得到清政府的嘉奖,授于“郎中衔”。1916年至1920年,陈立梅与高挥石、郑智勇等泰国侨领倡建―厂培英学校,为羁留他乡的华侨子弟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陈立梅多次对―亡海红十字会、香港广华医院、汕头存心善堂、汕头福音医院、汕头华洋贫民工艺院,暹京天华医院、暹京华侨报德善堂、暹京朱拉隆功医院进行过捐助,在全国不少地方都留下这一家族慈善义举的有关记载。
陈慈黉家族在家乡故居开设…个中药房。本村以至外村人上门求医,都给予免费诊治,同时供给药品。
这种乐善好施的义举成为陈氏家族的良好传统。1922年
潮汕遭受特大风灾,陈慈黉侄孙陈庸;斋作为香港
潮州八邑会馆驻汕代表之一,协助该会馆处理“8・2”风灾赈灾事务。他在香港
潮州商会任负责人期间,做了许多善事,在香港办了一所成德小学,并在屏LU创建成德英文学校,为贫苦人家子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功德无量。
陈立梅之子陈守明也继承前辈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优良家风。抗日战争前,陈氏家族对北京图书馆、国立中山大学、
澄海便生医院、澄海中学等都有捐赠。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陈守明捐出大米1000吨,大力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1939年,又捐献钱币85万元作为抗日军费。1940年,陈守明再次出资在重庆组织华西垦烈士公司,以便筹集抗日物资供应。黉利家族为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