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婉萍 实习生林逸霖)记者在昨天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活动中了解到,汕头档案馆的建筑面积远低于国家、省的标准要求。由于库容不足,珍贵的档案资料长期“蜗居”,有的甚至被“拒”门外,建设新的档案馆库已迫在眉睫。
据悉,我市现有国家综合档案馆7个,部门档案馆1个,专门档案馆1个。此外还有全国首家侨批档案馆——潮汕侨批档案馆。截止2011年12月,全市档案馆藏有987个全宗,35万多卷又116万多件,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档案的12000多卷民国档案及潮汕侨批档案馆收藏的近12万封侨批档案均十分珍贵。
然而,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长期以来却面临着严峻的“居住”问题。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市级档案馆建筑面积的最低标准为6600平方米,而我省对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级市档案馆建筑面积的要求应不少于8000平方米,但建成于1988年的汕头市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资料近17万卷,可建筑面积只有2500多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仅1100平方米,远远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对此,市人大调研组表示,市档案馆新馆建设是当前我市档案工作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力以赴推动档案馆新馆建设,使这一制约汕头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早日得到解决,让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得到更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