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肖彤兰)昨天是我市高考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第一天。不少考生和家长捧着厚厚数百页的《报考指南》和《招生专业目录》两本“大书”,颇为无奈,焦虑地表示“看懂不容易”。
昨天上午,东厦中学考生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刚参加完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可是,对于如何帮孩子理性、科学地填报高考志愿,简直是“一头雾水”。他说,学校发给考生的两本“大书”,每本都有三四百页厚,别说要看懂、看明白,就是要在这短短的几天看全,都不容易。考生家长杨女士说,她已提前十来天进入填报志愿“研究阶段”,每天晚上像“啃骨头”一样,仔细研读,直到昨天还没看完。而今年的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又这么紧,26日才知道成绩,这两天就得完成志愿填报,让人焦急上火。
据了解,最近几年,一些高考成绩处于二A末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放弃不太理想的二A线院校,直接选择二B好院校好专业。而一些二B线的考生和家长,则从经济考虑,可能会放弃学费昂贵的二B线院校而选择学费便宜的三A院校。这样,原本处于二A末或三A线的考生,其选择空间可能受到挤压,准确选择理想院校难度更大。汕头二中的蔡校长提醒考生,填报志愿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按照“合理定位、形成梯度”的原则,确定一个初步的方案,之后,再根据《报考指南》和《专业目录》中的信息,以及今年在我省招生的相关高校、专业及招生名额,参考往年的高校投档录取最低排位、投档线及平均分,进行准确定位、科学选择、合理填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