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潮汕的传统文化中,潮阳“双忠文化”是独具风韵,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深受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潮阳人对张巡、许远的尊崇,应从北宋开始,北宋熙宁年间,潮阳东山建有纪念张许二公的灵威庙,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更名为“双忠祠”,自宋代以后,贵屿、关埠、金灶等地也先后建起了“双忠公祠”或“双忠公庙”,目前,全区保存完好的有10多处。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张巡、许远并非潮阳人,守城战争发生地远隔潮阳千里,潮阳民众因何对其代代尊崇?民间有许多带神奇色彩的传说,有说潮阳人在外经商,夜梦晤张巡、许远二公,二公曰:“生守睢阳、死保潮阳”;有传说明代潮阳遭贼寇侵害,张许二公神助,击退贼寇。据《潮阳二千年大事记》一书记载:“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魏崇辉、许万七、黄于一、林乌铁等聚众攻潮阳,大败官兵,天顺七年,知府周u、潮阳知县陈u、
揭阳知县陈爵督兵会剿,相持40多日,擒其为首而安抚余众。民众以张许二公神助,抬其神像出游。”自此以后,由双忠公出游引伸出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民艺,而且代代相传至今。其中最具特色的有贵屿镇的“彩街路棚”,此项民俗为明嘉靖年间,在朝廷任大理寺少卿的贵屿人陈病⒊陆汲诿磕昱├录滥钫叛病⑿碓抖彻⒃诖蠼志侔旒湍钫判矶氖榛估溃罄凑估滥谌葜鸩嚼┐螅坏惺榛⑹⒐ひ眨褂屑糁缴吹疲⑴湟杂⒏栉琛
潮州大锣鼓游行演出,各地前来欣赏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其余各乡村在纪念张巡许远的活动中,也有各具特色的艺术,城邑有笛套音乐演奏队、英歌舞表演,关埠、桑田、金灶等地,有
潮州大锣鼓队演奏、灯谜会猜、武术表演等等,内容丰富多彩。
潮阳双忠文化还包括诗词、楹联、剪纸等文学艺术,自宋代遗传至今的有数百首(对),其中南宋丞相文天祥在潮阳留下的词作《沁园春・褐灵威庙》;明代学者、浙江提学副使林大春七律《九日登东山时适郑节推重建双忠庙落成》;此外,明代潮州知府郭子章、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现代诗人黄雨等均有墨宝诗作,都是“双忠文化”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