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高考加油
距离2012年高考只有不到10天的时间,“冲刺”“临阵磨枪”等高考关键词不断刺激着考生的神经,让他们倍感“压力山大”。高考既是文化知识的考查,更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在余下的时间里,除了坚持对系统知识的梳理外,如何合理安排起居、调整迎考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普宁二中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张锦芬提醒,高考来临,广大考生及家长应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放松心情,从容应考。

专注听课
优化情绪增强信心
针对考生出现的心理紧张感,张老师指出,过度焦虑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临场发挥。当情绪出现波动时,考生应该有意识加以控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
临考前,考生可有意识地加强一些放松心情的训练方法,如:音乐放松,学习疲劳后听一些轻松的歌曲;运动放松,通过散步等运动,增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想象放松,在学习之余想象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愉快情景,放松心情,抵抗学习带来的精神疲劳;鼓励放松,通过对自己的积极鼓励来建立对考试的信心;呼吸放松,睡觉前考生可以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呼吸方法,一般连续多次,就可以达到平静心情、消除紧张和不安,使自己在很放松的状态下进入睡眠状态。

虚心求教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考生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首先,考生应正确对待别人的期望与评价,避免因过于担心是否能达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而产生患得患失的焦虑心理。其次,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根据客观实际制定合理目标,以轻松平和的心态投入到考试中。三是摒除浮躁心态,将注意力放在巩固和梳理基础知识上,可适当做些有针对性的习题,不要一味搞题海战术,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感。

交流学习
合理安排考前时间
在余下的时间里,考生可模拟高考时间安排复习,在每天上午9:00~11:00和下午3:00~5:00的时候——也就是高考的考试时间,集中做一份难度适中的试卷。其他时间则用来总结做的试题,或者复习基础知识,这些时间段中,学习的难度和强度都不必太大。这样安排复习时间,有助于将神经的兴奋时段调节得和高考的节奏一致。而考试前几天,应该以休息为主,可在放松状态下翻翻笔记和书本,不宜再去强记尚未记住的内容。

运动减压
注意睡眠劳逸结合
考前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尤其是不要错过入眠时机。根据生理特点,考生一般理想的就寝时间是22时到23时左右。如果睡眠质量不高,也不用过分焦虑,可在睡前喝杯热牛奶或用温开水泡泡脚,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一定的学习时间,考前考生也应适当做些运动,比如跳绳或是打羽毛球等,但切忌剧烈运动。此外,考生在休息的间隙里,可以读些报纸杂志或是看看电视,在放松情绪的同时丰富知识,转换思路,有张有弛才能更好发挥。
饮食清淡营养卫生
考生考前身体消耗比较大,合理的饮食可以及时补充考生的体能消耗,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但饮食要清淡、鲜美,选用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切忌考前大鱼大肉。多喝水,不要饮用含有添加合成色素的饮料。情绪容易焦虑的考生忌饮咖啡、浓茶等易引起精神兴奋的饮品。
家长心态需要摆正
高考前,考生的心理比较敏感,稳定性差,易受外界影响。考生家长应该让孩子安静度过。首先,家长不必刻意打乱孩子平常的生活节奏及日常安排,不要刻意改变家中的生活常态。其次,家长不要过多去问考生的复习情况,通过平和交流为考生营造轻松的备考氛围。另外还要特别提醒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建议,如要求家长不要去陪考等。而考试期间,家长也应尽量避免过多地讨论与考试相关的事情,不要给孩子规定高考各科的分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