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部海洋经济地图——《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由省政府正式发布,并首次提出“六大湾区一半岛”的概念。记者从海洋与渔业部门了解到,根据其中“大汕头湾区”的构想,汕头港、潮州三百门港、揭阳神泉港将进行资源统一筹划整合,三市的海岛开发和临港产业也可充分突出各自的特点,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将成为广东省粤东海洋经济圈的龙头,谋求区域性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广东海洋经济地图》首次提出湾区计划,根据广东的海洋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海洋开发、功能定位的差异,将沿海区域从东到西划分为“六大湾区一半岛”,即: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环大亚湾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海陵湾区以及雷州半岛。特别是此次《海洋经济地图》主体区的14个市中有一半属于粤东和粤西,这也就意味着此前发展动力有所欠缺的东西两翼,将能借力于海洋经济的崛起实现腾飞。
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域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汕头湾区包括汕头、揭阳、潮州三市相关海域、海岛、岸线等资源,这种以湾区为单位进行发展的构想,打破行政逻辑,更加客观地尊重粤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实际,可以说“大汕头湾区”的设立,有效规避了汕潮揭海洋经济中重复发展的问题,这与当前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同时大汕头湾区进一步明确了汕头在粤东作为中心城市和建设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的作用和功能定位,有利于汕头市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鉴于汕头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编制完成,为汕头市充分发挥粤东桥头堡的牵引、带动、辐射作用,借助海洋经济崛起,实现粤东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汕头市将在《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的指引下,尽快实施《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争取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洋综合实力强、产业布局合理、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和人民生活富裕的滨海城市,初步形成粤东临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区、粤台海洋经济合作前沿基地、全国生态海水养殖基地与海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及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其中到2015年,海洋经济总产出达到530 亿元,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至 2020年海洋经济增加值进一步扩大,“海洋汕头”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