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作家许小鸣就如何走上创作之路接受媒体专访
许小鸣,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0后,揭东县人。当过乡村中学教师,现在揭东县图书馆工作。
获得广东省文联、省总工会联合颁发的“千名优秀艺术家”称号、共青团广东省委颁发的“广东省青年文化名人”称号、中国艺术家档案馆评选的“二十一世纪中国自学成才优秀艺术家”典范。
散文作品被省级电视台拍成朗诵片,获得电视文学传媒“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有散文集《音符》、《凝固在苍苔的琥珀》二部,即将出版的诗歌集《思想的日子》。
近日,许小鸣就如何走上创作之路接受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主持人专访,畅谈从一位乡村教师到作家的经历。
主持人:许老师,你好,知道你出生在粤东名城揭阳市,据我所知揭阳市出了多位美术名家,比如林若熹、方土等等。文学这方面听得比较少,在本土成长又能走出来的作家更是少之又少了。而你走出来了,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的不容易,你能说说吗?
许小鸣:主持人好,很幸运能够在广东电台做这个节目。感谢广东电台和主持人。我们这里有一首潮语歌曲叫《爱拼才会赢》,三分命注定,七分靠拼搏。在这条路上,我坚持了20年,而且我还会继续。每天利用空闲的时间写作,读书,神清气定,一天天一年年,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处。反而,我觉得写作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可能这本身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吧。我经常熬夜,白天有时候很困,困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我今晚一定要早早睡觉,可是到了晚上,电脑一打开我就来劲了,不知道困了。不知不觉又熬到了深夜。20年前,我走出校门,我想我这辈子注定一事无成,既然还有写作的这点能力,那么,我就认认真真写着。我是想能做成半件就不错了,还好,我终于做成了这半件事情。
主持人:认识你的作家对你的人和作品评价都很好。我这里还摘录了一些作家对你的作品的评价: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文字凝静得让人可以听到呼吸,词语的选择准确生动无与伦比,对人物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语便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这些都是一名优秀作家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湖南籍作家曾五定:你的作品有大家风范,或许你已经是一个大家了。因为你的笔下很开阔,文字很安静,很美呀! 你比我们眼下的人谁都写得好 你的作品已经不需要思想,不需要文字,不需要语言,不需要当下人们所要求的一切。
广东作家曾楚桥:许小鸣的作品有很深厚的传统文学根基,意境深远。
深圳作家秦锦屏:小鸣的散文给人很真诚的温暖和对现实生活的担当,文化感很浓厚。
湖南理工大学教授宋君健:作为一名70后青年作家,有如此独立思考能力和厚重的思想实属难得。有着时代所稀缺的良心。
请问你是如何成功做到的呢?
许小鸣:这个可能跟我长期的职业习惯有关系。在我进图书馆工作之前,我有19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生涯,职业习惯让我对词语的使用要求特别的严谨。因为是教育者,思想比较端正,所以我在是非观念上从不含糊,再加上阅读的喜好,我比较喜欢古代文学,尤其先秦诸子的散文,可能跟这个有关吧。
主持人:原来你之前当过这么长时间的老师哦,我很惊讶,你是怎么样从一名老师变成一名作家的呢?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吗?
许小鸣:老师和作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严肃地说,当作家纯属意外。要从我的教学说起,我曾经在一个很偏僻的乡村中学任教。有一年教初一级,开学的第一篇作文,学生交上来的有一半雷同,都是抄来的,很多说不会写。我只得自己先写,然后一点一点讲给他们听。有一次评讲试卷,剩下15分钟,我就按试卷的文题当场口头念一篇作文给学生听,没想到刚刚念完,学生掌声雷鸣,而且久久不绝。我特别高兴,接下来无论作文课还是单元考的文题,学生们都缠着我念作文。就这样,一年下来,我念了几十篇。有时候是跟学生比赛,看谁写得又好又快。我把这些文章整理后,发现一些好的就投稿到本市的报纸,又很意外地发表了。我很幸运的是碰到了许多好编辑,比如副刊的郑培亮主任是个很认真的人,经常会给我提一些建议。后来有《跳动的音符》和《由阿Q想到的》两篇文章被江苏省教育厅收进《高中课程同步阅读》当范文,哎哟,我更来劲了,一发不可收拾了,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主持人:从你说的来看,体现出你有很高的写作天赋啊,是不是这样呢?
许小鸣:古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种下文字,也就只能收获这些了。学生时代,我的作文能力确实是不错。有一件事情现在说起来很有意义的,1990年你们电台和太阳神公司合办了一次科幻小说征文比赛,我得了二等奖,我的那篇小说的题目是《水上城市》。那时我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想着研究一种可以建筑在海面的城市,然后把陆地的人移去那里居住,吃的用的各种人体所需的物质可以用科学技术合成,因此就萌发这些念头,瞎蒙的,没有想到还得奖呢。那个时候播出获奖作品的是一个少儿节目《我们的小世界》,我的作品播出的时间是6月30日下午5点20分,主持人是阳光和白雪。窦文涛当时在主持《家庭咏叹调》。我是你们电台最最忠诚的听众。那时候,小说在电台播出后,有朋友说:如果你以后能成为作家,这就是你的处女作,那文章的手稿我至今保存完好。这挺有缘分的,我没有想到,22年后的今天,我能够接受你们电台安排的采访。我太意外,太激动了。说写作天赋,我不敢想,我除了对文字敏感,就是热爱和敬畏,加上大量的阅读,没有什么天赋。一切都好像很顺理成章,简直就是被上帝安上当作家的符咒。
主持人:许老师,你搞文学都二十年了,可以说老资格了,但在博客流行的今天,作家好像遍地都是了,请问你是怎么样看待作家和文学的?
许小鸣:没有没有,我不是老资格,我觉得我刚刚开始。其实,我虽然写了20年,但前十年我完全没有意识搞文学,后10年我才有这种意识,并且自觉去学习探索。你问这个问题太刁了,不大好回答,呵呵。很明显的一个问题,不是你写博客了你就是作家啊,要从你写出来的文字来界定你是不是作家,只有写出文学作品的人才算作家。至于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都叫文学,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样式,但还是有界定的标准的。我不知道文学是什么,我只知道什么不是文学。我本人只是把文学当成洗涤心灵的一泓清泉,没有任何邪念,文学给了我快乐,我就热爱它,仅此而已。
主持人:你在开头说你只做了半件事,那么在你眼里一件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许小鸣:做成一件应该是能够写出像《哈利波特》和《白鹿原》一样的作品。一个风靡全球;一个良心不灭,还原历史,还能搬到柏林电影节上去博弈。我知道这很难,除了才华还需要许多运气,但我会努力。
主持人:你以前的小说写得非常少,怎么会有上面这些想法呢?
许小鸣:呵呵,我只是拿出来示人的比较少,在大刊上发表的只有一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因为我对当下小说有许多看法,而且是不好的看法。对当下的小说状况感到迷惑。你看咱们当下的社会生活遍地都是婚外恋,却没有一个人写出《廊桥遗梦》的好作品。我们有武侠小说,却永远没有骑士文学。我不是针对作家,而是对文学作品,当下的文学作品浮躁,缺乏悲悯、良知,更不用谈人文关怀。玩技术多于一切。2010年中国作家代表团200来人赴德国柏林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最后感动了一名保安。看到这消息我觉得搞笑。
一说起中国作家不能拿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都认为是外国人对中国作家有偏见。没有人会思考是为什么。中国的文学作品不像外国文学作品那样重视人性人心和人文。我看过一篇外国小说,不好意思,一时想不起来篇名。描写一个小公务员在看戏的时候打了个喷嚏,唾沫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的衣领。这个小公务员惊恐万分,除了道歉,还每天都在臆想这位官员会怎么对他报复之类,这种胆战心惊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发现什么事情也没有,之后才松口气。它反映了一个小公务员在现实生活的卑微,由此造成了心灵的扭曲。
如果这个故事放在中国作家笔下,可能会是这样的结果:官员揪住那个公务员的衣领赏了一顿耳光外加种种责难,最后小公务员难以忍受,奋起反抗,拿刀捅死了官员。其实世界的事情不是只有简单的正和反,文学更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压迫和反压迫。中国历来就是这样的单一,哪怕是古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也是这样。当我发现我的文字逃离不了这种阴影时,我情愿一键删除。不是我不会写小说,我是个有思想和信仰的人,我不愿意跟着时代混小说。有时候每晚几千上万字,看不顺眼就一笔勾销,我想,既然我已经被上帝安上符咒,我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哪怕再码上20年,我也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