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灵山秀水,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里曾经是韩愈勤政为民扬名于史的地方,今天在如火如荼的“双到”工作中又传开了许多利民富民的佳话。
三红村,与中国第一个留洋性学博士张竞生的家乡大榕铺同属饶平县浮滨镇,群山环抱,海拔在500~1000来米之间,适宜种植单丛茶。过去缺乏技术,产量低茶质差,销路又不畅通,村民渐渐对种茶失去信心,地理优势没得到发挥,守着“金山”过穷日子。270多户人家77个贫困户,一个个脸上愁云密布,不知何时是尽头。
潮州市政法委牵头系统内8个单位组成的工作组进村帮扶,经过摸底,决定实施特色农业带动。在市县扶贫办协助下,把农业龙头企业金利香生态茶叶公司引进来,在山上建立生态茶园,兴办茶叶加工厂。帮扶单位筹款给种茶的贫困户提供1000~3500元的资金,支持启动生产;公司负责种苗和技术指导,与贫困户逐一签订优先收购协议,明确保底价,价高时随行就市。村民被呼啦啦调动起来,不单贫困户要种茶,非贫困户也要种茶;除了种自留山,还抢着承包集体的山地。村集体由此就增加了上万元收入,加上生态茶园和加工厂的分红等,这个850来人的小山村的集体收入,“双到”第一年就超过了省规定的3万元以上标准。
49岁的郭炳才,常年种茶为生,前些年因为老人有病花钱求医,儿子女儿外出读书费用不少,经济上入不敷出,成了货真价实的贫困户,曾闪过要子女辍学以减轻负担的念头。得知干部要进村帮扶,开始以为是老一套,搞搞形式走过场而已,他不太当一回事;但工作组来了不久,他的认识很快焕然一新。负责帮扶他的市检察院,为他出脱贫致富点子,安排他参加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培训,拿3000元资助他新开了2亩多茶园;还隔三差五找他谈心,让他正确看待家庭和小孩问题。他记得很清楚,检察长第一次来他家时,就自掏腰包给孩子1000元,说一定要鼓励孩子好好读书,只要有一个考上大学,你家就彻底脱贫永远解放了。副检察长来他家时,也同样自掏腰包给钱,并热情鼓励他树立信心,学好技术种好茶,依靠自己勤劳致富。更令他感动不已的是,每到快开学时,市检察院都会拿钱帮孩子交学费。他不用再为供孩子读书伤脑筋了,觉得有这样帮扶,拼死拼活也要让孩子“书能读多高就读多高”。现在,儿子在读“专升本”,女儿在读卫校,算是“书香门第”了。他说,过去见到检察院,觉得有点可怕,不愿靠近,经过这两年的接触,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很好相处,对我胜过亲戚;他们改善了我家的生活,还帮我培养了小孩,燃起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有人再问起对扶贫的看法,他总是喜笑颜开:确实和原先猜想的不一样,现在好了,我种了6亩多茶,每年至少有15000元收入,业余帮人修理茶机,每年能赚3000元左右,早就脱贫了;两个小孩是我的建设银行和发展银行,等他们明后年毕业出来工作,我家就要致富奔康了!他脸上的皱纹虽然依旧纵横交错,但那里面却盛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今天的三红村,家家户户种茶卖茶,贫困户基本脱贫,而且都享受和郭炳才一样的待遇,有孩子考上大中专学校,工作组都会按大学每人每年1200元、中专每人每年800元的额度给予资助,扶贫扶志扶智齐头并举。附近几个贫困村也是如此,山地飘着茶香,家里催生了书香,随时可见脸上洒满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