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父女课堂”义教国学 5年培养学生逾300人

↑张天耀指导学生写书法。

↑孩子们专注地朗读《弟子规》。

←孩子们通过练习书法静心及端正坐姿。

↑张畅带领学生们诵读《弟子规》。

澄海,有这样一对父女:今年57岁的张天耀和女儿张畅5年前在澄海莲华镇隆城乡开设了国学义教班,专门为少儿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启蒙教育。5年来,教学点已由原来的一个发展成四个,父女俩人也由“兼职”变成“全职”义教国学。

受启发开设国学课堂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澄海阳光志愿社东里国学义教班”,朗朗读书声萦绕耳旁,十多名小学生端坐在书桌上,在张畅的带领下专注地诵读传统经典《弟子规》。在另外一个课室里,张天耀正在指导孩子们练习书法。

记者看到,国学课堂布置古朴,正前方悬挂着大幅孔子行教像,两侧贴着“孝亲尊师”四个字,墙壁上则挂满了孩子们的书画作品,书橱里摆放着一些国学方面的书籍。

让人不免好奇的是,父女二人为何要办起义务国学培训班?张天耀告诉记者,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祖辈留下了很多古籍,自己对古籍亦有浓厚的兴趣。而开设国学义教班,是源于一次偶然。2006年,张畅去潮南区一所幼儿园参加义教,张天耀一同随行,两人旁听了幼儿园的国学教育班,课后孩子们很有礼貌地向他们问好并行鞠躬礼,父女两人非常感动也颇有感触:“孩子们怎么学得这么有礼貌?”

张天耀和张畅在深入了解国学教育后,觉得家乡这边的孩子也很需要这种教育,于是父女俩开始筹谋开设国学讲堂。

孩子家长

一起学国学

在经过一番自学后,2007年张天耀和女儿自掏腰包、自备教材在乡里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办起国学培训班。借助乡里报本小学宣传,一下吸引了70多名小学生参加。一开始,很多学生家长并不理解且提出质疑:现在这个时代,学这些古书有什么用?对于外界的质疑,父女两人并不介意,把课堂命名为“和谐讲堂”,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把国学义教班办得有声有色。

张天耀向记者介绍,上课内容包括诵读和教授《弟子规》、《孝经》、《了凡四训》、《论语》等国学经典,每节课为45分钟,同时开设书法培训,每节课1小时。在国学课堂上,父女俩最注重的是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引导,潜移默化地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在一次活动中,张天耀让学生们各将4颗鸡蛋挂在肚子前,并要求在一整天的活动中都不能打碎鸡蛋,以此让学生们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艰辛。

为了使国学课堂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张家父女还开辟了家长班,要求参加国学培训的学生家长也要定期听课。这次,张天耀动了“真格”,如果家长不配合,那孩子也会被“赶出”课堂。张天耀举例说,现在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贬损别人,甚至贬低学校老师,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或目空一切。“教育孩子,首先家长自身得做好,才能引导孩子做好。”

潜移默化熏陶孩子心灵

那么,张家父女的国学义教班教学效果怎样呢?

记者在探访义教班时看到,上课前,学生们会起立弯身向老师行鞠躬礼,接着老师向学生回行鞠躬礼,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是双手接过对方递过来的东西,语言和行为谦虚恭敬。

今年就读一年级的小楷从幼儿园便在国学班里学习,小楷的妈妈告诉记者,小楷一岁多时自己便去外地做生意,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老人比较溺爱孩子,长久养成了孩子任性跋扈的性格。小楷在国学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孩子懂事了许多。“有一次我手痛,小楷主动提出要帮忙洗碗,我便问他为什么要帮我洗碗,孩子的回答是国学老师教育他在父母需要时要主动上前帮忙。”小楷的回答让妈妈很是欣慰。

“孩子从小就要教育他懂得为别人着想,哪怕是家长进门时拿双拖鞋给他们换、倒杯水给父母喝这些小事,都能让孩子学会懂得顾及他人。”张天耀颇有感触地说。

与此同时,张家父女开设国学义教班这种奉献的精神也感染了身边很多人。在隆城乡报本小学任教的张少强老师,本来是送孩子到义教班听课,而自己听了几次课后也很有感触,主动提出加入义教队伍,有些家长自发购置教学用品支援国学课堂,有家长送孩子上课便留下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屋顶有点漏雨了便帮忙修补。澄海阳光志愿社通过在国学班设立联络点,对教学经费和师资等方面进行长期支持和帮助,使义教活动能持续开展。

为保证教学三易其址

在采访时,张天耀说,《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说的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而国学义教班在创办之初,曾三易其址。张天耀介绍道,起初是在乡里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开设了一个学期后课堂要移作他用,便迁到乡里祠堂,而祠堂经常有各种祭祀活动,无法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为了给孩子们营造更好的学习活动,父女俩干脆把课堂搬到自己家中,挪出家中最大的房间,改造成讲堂使用至今。

张家父女的国学义教班已整整开设了5年,逾300人受教。记者了解到,在社会一些热心人士的支持下,而今教学点已增加了3个,分别为莲花镇新楼村国学义教班、东里镇西洋村国学义教班及澄海阳光志愿社东里国学义教班。“周一晚至周六晚及周末时间都投入在国学义教班中。”张天耀说,以前他靠写对联维生,女儿则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如今两人都放弃原来工作,为的是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国学教育。目前父女俩也通过开办午膳站维生及贴补义教班支出。

在采访的最后,张天耀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坚持把国学课堂办下来,为的是教会更多的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些家长一味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而学习国学能让孩子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好梦难圆-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浪漫的代价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