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后人在研究手抄本诗集。
一本由明代潮州慈善家谢纪所著的诗文集《养心闲集》,最近被重新编校排印。这本诗文集成书于明代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但奇特的是,数百年来一直只由郡南谢氏族人手抄相传,因而鲜为人知。
先人遗著代代手抄相传
日前,在市区南春路谢氏大宗祠,郡南谢氏宗亲理事会理事谢典烈兴高采烈地向记者展示了新鲜出炉的印刷版《养心闲集》以及手抄本的复印件。
谢典烈告诉记者,谢纪是郡南谢氏的第四代孙,“养心”即是他的号。谢纪一生乐善好施,却不愿当官受禄,被誉为“布衣乡贤”。这本《养心闲集》作为谢纪的遗著,里面的诗文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族人一直都以手抄形式代代相传,用来教育后世子孙。时至今日,尚存于世的手抄本已经不多。汕头图书馆收藏有两册手抄本,是十分珍贵的文物。郡南谢氏宗亲理事会收藏的硬笔抄本,应该是近数十年间出现的,年代虽不算久远,但内容更为丰富,同样相当珍贵。至于抄写者的身份,现在暂时还无法考证,从字迹上分析,估计是族内一位书写能力较强的长者。
追寻数年发现存世手抄本
说起这本硬笔手抄本的发现,还要追溯到2009年。当时,一块尘封在谢氏大宗祠水泥墙壁里的明代古石碑被重新发挖出来,本报及时进行了采访报道。佛山日报原总编辑谢昭良说,那篇报道引发了他对谢氏源流的探索,后来他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获得了不少谢氏宗族的珍贵历史资料,并获悉有一本《养心闲集》的古籍。为了一睹这本古籍,他多方奔走,却事与愿违。
去年春节,谢昭良再度回到家乡,终于在郡南谢氏宗亲理事会找到了这册硬笔抄本。随手翻阅间,他被先祖的美德深深感动,将其重排刊印之念油然而生。不过,手抄本中难免存在一些错漏,既然打算排印成书,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校订。于是,通过多方努力,他又见到汕头图书馆的藏本,并以之作为校订的依据。他还搜集了谢纪的生平传记、民间传说、相关碑文等,编撰为附录,使该书的内容更加充实。
文化专家给予较高评价
多年致力于潮州史志编撰工作的老文化人林英仪,对重新排印的《养心闲集》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说,《养心闲集》此前虽是手抄流传,但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地位。从明代到民国时期的地方史志中,提及该书和谢纪其人的共有11部。饶锷先生和饶宗颐先生编撰的《潮州艺文志》也谈到了该书。1929年潮安有识之士吴湘先生为抢救地方文化遗产,自费编纂《潮州先正遗书丛刊》,《养心闲集》被收入其中,但因逢抗战爆发,丛刊编纂工作被迫中断。
林英仪认为,谢氏大宗祠已经列入市文保单位,将《养心闲集》重新排印,进一步充实了文保单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宗族文化。另外,该书的思想内容,如以德为本、崇尚礼义、忠行孝悌、扶贫济困、兴学育才等,都体现了潮州优秀的人文历史传统,值得当代人效仿学习、发扬光大。而从文献价值方面,它使原本只在族内收藏的古籍,更好地在社会上流传,对于研究地方历史文化,也能起到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