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乐观的吴如钳阿婆在家中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
在潮汕地区有这么个说法:“天下大乱,三饶无忧;天下大旱,三饶半收。”在抗日战争潮州城沦陷期间,一部分潮州府城姑娘为了避难,就在媒人的游说下翻山越岭,嫁进饶北山区躲避战乱,饶平的县城三饶更成为“首选”。70多年过去,当年嫁进山区的潮州府城姑娘大都相继离世,那段特殊的历史越来越鲜为人知。
近日,记者在三饶镇黄厝埕村偶遇90周岁的吴如钳老太太,是经历那段历史的“过来人”中较幸运的一个。老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从府城嫁到山区农家,历尽艰苦岁月,如今依旧精力充沛,说起曾经艰苦的岁月,老太太调侃的语气多于叹息。
为“逃日本”,嫁进山区
“我娘家姓吴,‘浮桥吴’”,虽然在三饶居住了70多年,一听说记者从市区来,吴如钳老太太的娘家口音就脱口而出。吴老太娘家住在“浮桥东”(湘子桥东面桥头),父亲是韩江上的船夫,撑着小船在 “一里长桥一里市”的湘子桥边载人载货。家里日子虽紧巴,却有父亲顶着天。可是,后来日军驻进城里,厄运随之降临。不知何故,父亲被日本兵杀害,家里的天塌了。沦陷后的潮州府城,东门楼外设了日哨,与吴家就是一桥之隔,加上当时进出城门的老百姓都会被搜身,女人们自然避之不及,人人自危。
吴老太的母亲,最终听从了媒婆“饶平富人多”的说劝,让吴如钳和妹妹,与另外3个姑娘一起,跟随媒婆步行翻越了凤凰山,走了两天一夜的山路,到了饶平县城三饶。
不怕粗活,番薯粥是噩梦
“来到这里才发现穷人可多了,媒婆最爱胡说八道!”说起这段故事,老太太轻描淡写,还夹带点调侃的语气。
嫁给穷人,其实是吴老太自愿的。她告诉记者,那时有个简单的“相亲”过程,她见了几个富家人都不愿意,是自愿嫁给当时家里一穷二白的庄稼汉丈夫的。过门后,从来没种过地的她咬着牙,下田锄地插秧、上山割草砍柴,干的活儿也没比村里的其他妇人少过。那时,仍要不时躲避进村掠夺的日本兵。听得风声,一家子就急忙躲到田野里,等日本兵走了,才敢回到被翻得一片狼藉的家中。
艰苦惊心都经历很多,可老太太的噩梦却不在此。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只能吃掺了番薯的稀粥,这可苦了吃惯米饭白粥的她。邻家一位大婶心疼她,有时让她背着婆婆偷偷把番薯粥带来,换给她白粥吃,而番薯粥就成了大婶家的猪食。“粗活我不怕,最怕吃番薯粥。”老太太捂着嘴笑起来。
老来矍铄,喜欢游玩
“嫁到这里是缘分,也是我的福气。”老太太告诉记者,一起来的5个人中,她的妹妹最没运气,进了富人家中做“妹子”(类似丫头的身份),才两年就逃跑回桥东家中了。其余嫁在同村的3位近几年也相继去世,她成了村里最后一个“府城姑娘”。
吴老太也是村里最有福气的“府城姑娘”。苦尽甘来,如今,她有已经退休的大儿子黄正文陪伴在身旁照料,母子二人时常到处旅游。老人家头发花白,却精力充沛。“有时家里来客人说要上凤凰山,她就来劲了!”黄正文告诉记者,老太太身体硬朗,坐车乘船搭飞机,什么交通工具都能适应。尤其是他退休后的这些年,近处如饶平各镇,潮州古城,远的像深圳、东莞、香港和泰国,几乎所有有亲人定居的地方,都陪着母亲玩了个遍。“很多人晕船晕车她却不会,只要有得游玩,她就很精神。”黄正文说。
无论是说起过去的苦日子,还是说起现在的清福,老太太总是一脸“顽皮”的笑容。黄正文也告诉记者,母亲大半辈子受苦,90岁还能一直精力充沛,“诀窍”可能就是性格乐观爱玩,每天保持心情舒畅。这不,老太太这几天又跟儿子念叨起“很久没去深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