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转基因”标识字体小且隐蔽 专家认为别长期食用

日前,农业部首次在官网挂出“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审批信息”,公布了自2004年以来中国进口的各类转基因农产品。目前共有79批产品获得安全证书,其中有37批产品的证书在有效期内。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市区销售的“转基因食品”大多为食用油,但标识各异令人难以辨别。那么,何为“转基因食品”呢?市场上到底有多少“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标识字体小且隐蔽

在长平路一家大型超市的售卖食用油专区,金龙鱼、福临门、花旗、刀唛等各类品牌的调和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一应俱全。记者发现,一瓶5升瓶装的金龙鱼玉米油瓶身显眼处标注有“富含植物甾醇 非转基因压榨”字样,该品牌的葵花籽油也明显标有“非转基因”字样;刀唛5升瓶装玉米油还专门挂有一块有“非转基因”字样的圆牌子。在记者仔细寻找之下,金龙鱼、鹰唛、花旗、刀唛等品牌的食用调和油均标有“加工原料含有转基因大豆”等字样,而相比之下,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食用油标识的字体小且隐蔽(见图)。在果蔬专区,记者看见,这里供应大豆、土豆和青椒等蔬菜瓜果,但均未发现“转基因”产品的标识。

市民对“转基因食品”不在意

一位超市售货员告诉记者,一般来讲,大多数市民购买食用油主要都是看它的价格和品牌,至于是不是“转基因”产品则很少人考虑。前来选购蔬菜的市民马姨告诉记者,她购买蔬菜主要是看它价格是否便宜和新鲜,从未去关注产品是否是转基因食品。至于是不是“转基因”产品她觉得无所谓,只要是吃了对人体没什么大碍就好。

在衡山路另一家超市,一位回汕探亲的新加坡华侨林先生告诉记者,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监管到位,保障这些食品的生产和食用安全。

五大类17种转基因生物需标识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呢?市农科所水稻育种研究室主任王新告诉记者,转基因食品即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制作加工而成或鲜食的食品,按原料的来源可分为植物源转基因食品、动物源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源转基因食品。例如,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大豆油、豆腐、酱油等豆制品,鲜食的转基因番木瓜,以及利用转基因微生物所生产的奶酪等都是转基因食品。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的主要有大豆、油菜籽和玉米及相关产品,国内生产的有棉籽油和番木瓜。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目前有哪些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据王新介绍,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五大类17种转基因生物需要标识,分别是:一、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二、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四、棉花种子;五、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王新说,市场上的食用油中原料以大豆和菜籽为主,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均已标识。

转基因食品不宜长期食用

经常吃转基因食品会有问题吗?市民应该如何选择呢?记者了解到,针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农业部发布了《转基因明白纸》指出:我国建立了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对转基因产品的研发进行了严格的全程管理。转基因产品要经过食用和环境安全性科学严格的评价,才能生产应用。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也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审批和标识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基于目前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可安全食用的。

王新认为,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验证,市民最好不要长期食用,可以与非转基因食品交叉食用。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包二奶

潮汕搞笑短剧:大人物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