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靖海景屏:流动的舞台艺术

惠来县有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是节庆游行、游神庙会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项目,说起它的特点,则可用“美”、“活”两字概括。它就是靖海景屏,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靖海景屏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的甲子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流动的舞台戏剧造型,有着极强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工艺细腻,具有高深的制作工艺,它根据力学的原理,把力点运用到极致,通常由三个小孩在景柜上扮演戏剧或神话故事的人物及场面。每屏高5米,由四个人、八个人或十二人抬着缓慢行进,同时还有潮州的八音锣鼓伴随,新中国成立以来,靖海艺人把电、光、声融入景中,运载方式由人抬改为车载。景屏的上中层为人物和景色,各站着角色和道具,其实道具也是人物的支撑点;底层叫景柜,景柜用钢筋、角铁作支架,根据景屏内容将所有角色的人物高度肥瘦用尺量准,然后按量好的尺寸焊好坐椅。高层的道具也必须根据力学,焊接好支撑点。装景的时候,首先把角色所穿的服装、鞋袜先套在钢椅上,然后再把小孩扶上去,把身体和手、脚套进服装。人物从表象上看似双脚或独脚站立在景物或道具上,实际人物都是稳坐着,很为舒适。景屏不管是两层、三层、四层都是依此而上,但必须讲究造型艺术美。景屏上的人物道具皆能活动,且布局合理、安全,设计者别出心裁、独具匠心,观者觉栩栩如生,且又惊险神奇,无不称奇道异,赞叹不已。

靖海景屏从内容构思到表现手段,均取材于历史名剧、民间传说,如《陈三磨镜》,直立台上的陈三,右手托镜,镜上站着五娘;又如三层造型的《借伞》,把景柜装扮成一只游船,船上站立着撑渡伯,桨上站着许仙。许仙右手撑着雨伞,白素贞与青蛇站在伞上,而她们脚下的雨伞却在不停地旋转,两个角色在伞上谈笑风生。改革开放以来,靖海艺人在景屏制作上的题材上又有所创新,如《龙飞凤舞》,箫史骑在凤背上,凤的双翼频频摇摆,酷似飞翔,头一伸一缩,凤的背景是飞动的云彩,云彩之间露出一龙亭,萧史手拿笛子横吹着,笛上站着弄玉。一条龙钻出云层,绕过龙亭,在弄玉身边上下盘旋飞舞。龙眼凤目则装上灯泡,一闪一闪,活灵活现,煞是好看。

靖海景屏是一门古老的工艺,而在长期的制作中,又能与时俱进,匠心独运,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靖海景屏造型既独特,又有惊险之美。

制作景屏。

来源:揭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Jy0663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唐伯元故事(全场)

贺新年全新潮汕小品:分家(第四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