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揭东竹笋之乡 笋壳成灾

揭阳市揭东县埔田镇是中国有名的竹笋之乡,连年来遭遇巨大的环保烦恼每天大量笋壳被就近倾倒,导致“笋壳成灾”。

笋壳垃圾散发恶臭

埔田镇大大小小的竹笋加工企业生产的清水罐头、笋丝、笋片、笋块、笋酸销往世界各地,大量笋壳就近倾倒,污染江河,威胁附近群众饮水与空气安全。

埔田车田村的小学后面,大片的笋壳垃圾堆满山林,其味道令人作呕。村民满眼所及,都是笋壳严重腐化污染河流的场景。村民说,不解决这个问题,连饮用水源都会被笋壳污染。

笔者询问当地笋商,笋的特点是加工多少吨,最终形成的笋壳也有多少吨,因为需要过水蒸发。据说该镇高峰期每天可能产生5000吨笋壳垃圾,每年即产生近百万吨垃圾。

当地村民说,“镇里开过专门会议,要求沿岸村镇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制度并严加管理。”目前,该镇19个行政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已全面完成,累计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假如笋壳污染不除,几千万元的投入很可能打水漂。

垃圾清运难以全覆盖

今年年初,省人大代表郭伟光提交《关于加快农村垃圾治理的建议》,指出目前许多农村垃圾成分危害大、难降解,依靠传统的方式根本无法处理。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或村,虽然能将垃圾收集起来,但处理方式非常简单,基本是填埋到山沟或废弃坑塘,实质上是变分散污染为集中污染。

郭伟光分析,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治理的主要瓶颈。基层普遍反映,当前垃圾外运缺少经费支持,清运成本很高,靠目前的投入水平根本无力将垃圾清运网络覆盖到所有乡镇。

企业愿出资变废为宝

郭伟光建议,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工商资本、外资和民资参与农村垃圾治理项目建设,走垃圾治理产业化的路子。

埔田镇沿这条路子,谋求报批农村垃圾治理项目,将笋壳“变废为宝”,处理掉每天5000吨的笋壳污染。功夫不负有心人,已经有企业决定投资,目前正在等候审批。”村民刘先生说,一位乡亲在广州从事农业科技开发工作,前两年途经家乡时,目睹笋壳成灾,于是走遍广东,还到北京寻求农学家的技术支持,终于探索出“加工固体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处理一体化”的处理技术,通过与中山大学、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省蔗糖化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造纸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这项技术更加成熟。

相关资料

分析表明,竹笋壳组成和化学结构适合用于中、高级档造纸、木塑复合材料专用竹粉等,通过离心提取,可实现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安排。如一期投产,预计可增加就业机会120个、新增年产值3亿元、增加税收5000万元/年。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Jy0663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李老三生鬼仔(大结局)第十三集

大笑西游之第三部:大闹莲花洞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