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汕尾城区红草镇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一线战斗堡垒,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使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强化镇村领导班子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红草镇党委深刻认识加强镇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狠抓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在用人选人上,始终坚持任人唯贤,让政治立场坚定、办事公平、组织协调能力强、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有效驾驭全局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努力使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针对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工作能力偏弱等问题,红草镇以去年村级换届选举集中年为契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干部,并大胆吸收具有一定文化、能力强、素质好的能人进入村级班子,选派了一批基层经验丰富的镇干部加强驻村指导,正确处理、理顺好农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明确“两委”职责,完善和深化“四议四公开”、“四民主工作法”和村账镇代理等制度,从而进一步强化村“两委”班子的职责和办事创新能力,确立村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新任“两委”干部和谐共事,相互配合,上访事件大大减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充分调动了村两委和全村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群众利益无小事
红草镇党委书记罗辉南饱含真情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才能集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统计,近几年来,该镇通过多方筹资2300多万元,把惠农政策和民心工程落到实处。针对部分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饮水难问题,该镇通过筹资260万元上马饮水工程,扩建净水厂,使供水能力由原日供水量2880吨提升至8000吨,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和健全水网管,把自来水管延伸到五雅、光明、青山等村。目前,全镇供水网络贯通覆盖15个村(社区),直接解决1.6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此外,该镇还投入350多万元对多座涵闸和水库堤坝进行加固维修,保障和提高抗旱防灾能力。该镇还将“保民生、促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水利建设项目,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等方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 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促进群众扩产增收和民生改善。如组织开展失地农民和渔民转产转业技能培训200多人,培训内容涉及电子、电机、纺织等多个行业。同时,该镇还多方筹资,启动了残疾人危房改造安居工程,为18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切实将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齐心协力谋发展
无论是解决民生问题还是项目建设,只要对群众有利,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利,红草镇党委政府便想方设法解决,全镇各级干部都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两大工业产业集群:以德昌电子二级管制造、中洋电子科技海图定位仪为主的电子产业集群,以银鹏动力设备有限公司陆用船发动机组装配的发动机装配产业群。同时,该镇还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切实壮大镇村两级经济。
红草镇党委立足长远,主动出击,积极为大项目落户该镇创造条件。为促进三合村2000亩的红草新工业园区以及在埔边村建设的占地面积140亩、投资金额1亿元的大型建材市场早日落户该镇并早日发挥效益,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了一支干部队伍成立了前期工作调查小组,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倾听民情民意。目前,已初步取得广大村民的支持意见,相关跟踪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此外,该镇还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引导农户用良种良法种植经济作物,对农产品和海产品进行深入加工,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切实加强镇村两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