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社村文化长廊
西社村腰鼓队
“房破旧,路坑洼,村里人不愿呆,城里人不愿来”是昔日西社村的写照。而今,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新颖别致的楼房、绿意盎然的庄稼……走进澄海区溪南镇西社村,极目乡村田野,看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景象,路畅、水清、房靓、村洁,农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村庄整治掀起“卫生革命”
“以前我们村塑料袋漫天飞,道路坑坑洼洼,露天茅坑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一到夏天,苍蝇更是一窝窝,满眼是垃圾,哪敢想今天这青山绿水满眼美景呀。”在西社村当了30年村干部的林修稳感叹道。
连村里的卫生都搞不好,谈何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西社村两委达成共识,决心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几年来,西社村共投资1千多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整治,如今在西社村,不仅有修葺一新的宗祠、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古色古香的亭子,而且还有城市大型小区所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垃圾场被改造成了开心剧场,器材齐全;有一座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莲影公园”,设有灯光篮球场、健身广场;三层楼的村民综合楼,设有农家书屋、舞蹈厅、电视厅和乒乓球室;还有一个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标准游泳池。村里还组建12人组成的卫生保洁队,垃圾实行袋装化,提供“一站式”的村政服务。
现在,西社村路道通畅洁净,绿水绕村、游泳池碧波荡漾,花木随处可见,绿阴宜人。
臭水沟变身文化长廊
在西社村口,一条正在建设中的长达600米的文化长廊,就架空建在村口的排水渠上。文化长廊分为6段,由6个亭隔开,分成“修身、施政、齐家、处世、治学、创业”等6个部分,请来村里的文化人,在长廊上相应书写成语故事、名家名言,并依照潮汕百屏花灯,画上传统的民间故事。而6个亭则称“长寿、两和、三友、四泰、五福、六顺”,在立柱上以对联赋予亭的内涵。
“一个新农村,一定要对历史文化有所传承。”林修稳向记者介绍说,村里从2009年开始,就投入巨资建设文化长廊。文化长廊所在的排水渠,以前还是村民们的一个“心病”,生活污水都流经这里,蚊蝇满天飞。而可如今疏通后的臭水沟水变清了,溪边还建起文化长廊,村民们休闲有了好去处。
生态乡村劲吹“文明和谐风”
在西社,常年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腰鼓队。队员们都是西社的村民,但打起腰鼓来却个个身手不凡,和着阵阵威武的鼓声,踏着清脆的钹音,走交叉步,踩花瓣状,扭秧歌形……除了打腰鼓,社区服务综合大楼中宽敞的“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各类书籍供大家阅读。社区文化广场经常开展篮球比赛、灯谜会猜、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
在村里的电脑室里,林修稳熟练地操作电脑上网浏览信息,他告诉记者,村里在几年前就建起免费电脑培训班,一些社会青年参加培训后找到了工作。“我自己就是在第一期培训班学会了打字、上网。”林修稳说。
“村里有了这些硬件和软件,村干部又实实在在做事,才能构建和谐社区。”林修稳说。几年来,西社没有发生一起因村务问题而上访的事件,近期被全国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