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出席市第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围绕代市长吴紫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讨论。代表们联系实际,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各讨论分会场气氛热烈。
还未到规定的讨论时间,很多代表便早早来到自己所在组的会议室,一边与其他代表交流感想,一边酝酿着自己的发言。在分组讨论中,代表们争相发言,谈感受、讲思路、献方略、谋发展,他们一致表示要认真行使职权,选好政府领导班子,让汕尾再铸辉煌。
叶丽凌、许彦夫、林群生等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充满力量,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如同一首绚丽的发展史诗,令人奋发,催人奋进。报告内容务实、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特别提到政府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让他们看到了汕尾教育的美好未来;希望政府认真落实各方面的规划,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汕尾的发展添砖加瓦,推动汕尾经济、教育、文化共同发展。
彭志洁代表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未来的工作思路对镇一级的发展比较有利,将推动基层的各方面发展,促进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对于报告中提及加大基层财政投入,他表示非常支持,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同时建议镇一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观念,推动政府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加强农村的环卫工作,加大投入,以创新的方式做好环卫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继续加大水利扶持力度,大力搞好镇、村一级的水利基础建设。
罗洪声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给他的感觉是:客观、全面、实事求是。过去的五年是汕尾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政府工作最为务实的五年。报告对汕尾未来五年的发展高瞻远瞩,把汕尾的发展融入到全省的发展格局之中。报告对不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具体的工作事项也一目了然。同时将镇级基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基层建设的重视程度。他建议,政府在教育方面不要片面追求数据和硬件建设,要更加重视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和待遇,提高教师积极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他还建议政府从实际出发,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把资金用到点子上,发挥更大效益。
外来工代表任宽说,自己主要从事建筑行业,1988年建市就来到汕尾创业,见证了汕尾的发展变化。从建筑小工开始,到现在事业有成,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能有今天的成绩也要感谢汕尾提供的发展机遇;现在他已经把汕尾当作是第二故乡。他希望汕尾能继续转变观念,给外来务工人员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在汕尾安居乐业,共同建设幸福汕尾。
余健儿代表就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内容发表了看法。他觉得汕尾的医疗卫生事业在资金有限、条件艰难的情况下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农村卫生院的建设,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创建了汕尾第一个三级医院,成功完成砍尾工作,提高了汕尾的医疗水平。对于今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他希望能以现在三级医院的基础为依托,各家医院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健全医院功能,造福社会。
黄宜合和石水赠等代表希望人大代表们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行使职权,真正代表人民意愿,造福家乡百姓。同时他们还认为政府应该处理好农村和贫困户的问题,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彰显社会公正。对于城区的城市管理工作,他们希望市政府能将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让城区和街道担当更多责任,强化日常管理,长期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了吴紫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联系本职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为建设和谐文明的新汕尾而努力奋斗。(记者 吴广廉 廖秀娟 钟子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