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广东省质监局专项监督抽查 针织内衣逾三成不合格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质监局获悉,近期该局对针织内衣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结果发现针织内衣合格率较低,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率为31.4%,其中在22种问题产品中有17种纤维含量存在虚标问题。分析人士指出,近二年内,国内、国际棉花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对下游生产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部分企业为省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趋多。

  77%问题产品虚标含量

  近日,省质监局公布针织内衣、鞋等9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其中合格率最低的是针织内衣。据介绍,此次省质监局抽查省内68家企业生产的针织内衣产品70批次,若剔除仅标识不合格产品批次,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68.6%.记者从省质监局公布的22种问题产品名单中,发现大多是有品牌的产品,包括伊丝艾拉文胸、姐妹花内裤、尚宜爽内衣、杰奎琳文胸等。

  据省质监局介绍,此次抽查对针织内衣产品的标识、甲醛含量、pH值等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和判定,不合格项目包括纤维成分含量、标识、色牢度、pH值。其中有17批次产品存在纤维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即虚标纤维含量,占问题产品总数的77%.据检测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虚标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相符,如标注“锦纶(87±5)%,氨纶13%”,实测结果为“锦纶66.6%,氨纶33.4%”;二是实测的纤维与标注的纤维成分名称不相符。如标注“锦纶100%”,实测结果为“聚酯纤维100%”。另外,还有部分批次产品无纤维成分含量标识。检测人员指出,纤维成分含量是决定服装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纤维含量名实不符或无纤维成分标识将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还发现,有4批次产品色牢度不符合标准要求。染色牢度差的服装,碰到水或汗渍时,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

  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指出,虚标纤维含量与染色牢度差,都是生产企业为省成本,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的伎俩。

  事实上,今年出现虚标纤维含量的问题产品有增多现象,包括不少品牌服装也出现这样的问题。今年5月,北京市消协曾公布一份检测报告显示,其中,包括一款ZARA牌样品在内的6种样品纤维含量与实测值不符,占样品总数的10.5%.以此次抽查发现的问题ZARA休闲裤为例,其面料标签称,“含棉量为75%、羊毛20%、涤纶5%”。而实际检测结果显示,其含棉量为68.2%,比标注少了6.8%左右;羊毛含量仅为10.6%,比标注少近一半;聚酯纤维,也就是涤纶含量为15.7%,超过标注的两倍。

  据专业人士介绍,服装面料中,棉、羊毛等原料含量减少10%或者更多,消费者一般难以辨别,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个中的成本区别就很大。

  记者获悉,从去年至今,服装上游原材料如棉花、羊毛等价格波动剧烈。今年11月25日国际现货棉花价为15027元/吨,而6月17日,这一价格为25456.4元/吨,大跌10429元/吨。有广东服装企业表示,尽管目前棉花价格有回落,然而包括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季在内的服装所用原料均是之前高价位时进的,故成品价格无法回落,再加上人工、通胀等因素,成本压力仍无法释放。

  叶知

  (编辑:蔡晓惠)

来源:揭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佚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抓壮丁

潮汕搞笑短剧:美子探亲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