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吴光玲:一名党报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在人们眼里,记者是充满神圣感和光荣感的职业。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揭阳日报社主任记者吴光玲以她20多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再一次印证:记者,更多地意味着承担了一份责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吴光玲在工作中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报记者,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新闻报道,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吴光玲是揭阳日报社第一位女记者。1989年5月,她调入《榕江报》(《揭阳日报》前身)当记者,多年来,无论是在一线采访,还是在编辑部做编辑工作,她都忠于自己的职责,以满腔的热情宣传报道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热心反映群众疾苦和社会热点问题。

  吴光玲在工作中谨记:党报记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化解民忧。几年前冬天的一个晚上,吴光玲获得一条新闻线索:一个姑娘在揭东县新亨镇流浪,谁也不知道她家在何方。闻知此事后,吴光玲辗转难眠,为这个姑娘牵肠挂肚:姑娘为何到处流浪?这大冬天,北风呼啸,她怎么抵御严寒和饥饿……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吴光玲产生一个强烈的愿望:要为姑娘找到家!第二天一大早,吴光玲就出发去寻找这个流浪女孩。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几经周折,吴光玲在揭东县藤吊岭山顶的宝龙寺找到了姑娘。可是姑娘自始至终没开口,谁也不知她姓甚名谁?何许人?家人在哪里?吴光玲很快在《揭阳日报》上发表题为《姑娘家在何方?》的新闻报道,报道配上姑娘的照片,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姑娘找到家。新闻报道见报的第四天,姑娘的父母拿着《揭阳日报》来到宝龙寺,将苦苦寻找了半年多却杳无音信的弱智姑娘接回家。姑娘回到了父母的怀抱,吴光玲感到无比欣慰,她又写了一篇《姑娘家在登岗》(当年获揭阳市好新闻二等奖)的后续新闻报道,让那些曾经为姑娘牵挂、帮助过姑娘的热心人放心。同时,向社会呼吁,要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以关怀,让和谐社会充满爱。

  新闻记者有扶正压邪、弘扬正气的社会责任。为了让战斗在第一线的郑培民、任长霞式英雄深入人心,让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吴光玲平时注意捕捉有典型意义的题材进行报道,如她采写的通讯《良好口碑·源于奉献》(当年获揭阳市好新闻二等奖),就生动、真实地追记了揭东县检察院无私奉献、因工作劳累过度病倒的检察官黄时文的先进事迹。为了写好这个典型人物,吴光玲采访了黄时文生前的领导、同事、家人、邻居,甚至还有曾被黄时文生前审讯的犯罪嫌疑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了解黄时文的一点一滴。这篇长达4000多字的人物通讯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一时间,当地掀起了学习“焦裕禄”式英雄——黄时文事迹的热潮。

  吴光玲在工作中坚持用严细的考证、缜密的思维、有探隐索秘的执着精神来对待采编业务工作,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捕捉有典型意义、有时代特色的题材,深入挖掘,精心组稿,所采写的许多稿件受到读者和领导的好评。20多年来,吴光玲采写了几千篇新闻报道,其中《从议案“窗口”看人民当家作主》、《雷锋精神在渔中闪光》、《沉沦》等几十篇文章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好新闻一、二、三等奖。此外,她还编辑过《文艺副刊》、《政文》、《法制与社会》等上千个专版及特刊,所编版面富有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在做好采编业务的同时,吴光玲还不断加强新闻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撰写并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如《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记者深入调查研究》(发表于2008年总第260期《中国地市报人》杂志,该论文获得第七届中国地市报论文评选二等奖)、《党报记者如何服务公众利益》(发表于2010年总第288期《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等,从而提高新闻专业技术水平,2009年通过副高级职称的评定,获得主任记者资格。

(编辑:林玉玉)

来源:揭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记者 林丽静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本田偷情

潮汕搞笑短剧:假正经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