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使三十而立的厦门经济特区收获累累硕果。日前,记者随党报总编看特区活动实地走访厦门,近距离观察思考,厦门大手笔、大思路、大发展让人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厦门速度。先行先试是厦门发展的最大动力。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如是说。先行先试这四个字,也是这个城市活力的最大源泉。
筑巢:从2.5平方公里到1699平方公里
30年前,2.5平方公里,成了厦门特区开发的本钱。在这里所筑的巢,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序幕。
30年后,在原湖里特区管委会旧址上改建的一座办公楼,成为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在这里,特区建设的点点滴滴跃然眼前。
1981年10月15日,湖里特区第一炮,揭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帷幕筑巢引凤,基础设施先行。纪念馆内,讲解员一一介绍,由于厦门基础设施落后,不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发展,特区建设者制定基础设施现行的策略,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厦门在大力推进五通一平和建设通用厂房的同时,还致力于引进港资、侨资、外资创办三资企业。特区逐渐起航——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印华地砖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集美制衣厂、第一家港资合作项目湖滨华侨新村陆续诞生
如何先行先试?厦门充分利用特区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凭借在全国仅有的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经济开放格局,增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形成了以台为主、侨台并举、侨台联动的招商引资新局面。1985年和1989年,厦门迎来了两次外商投资高潮。
30年来,厦门从一个经济社会较为落后、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市区面积仅14平方公里的边防滨海小城,发展成全市1699平方公里的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从落后匮乏的弹丸之地,变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从两岸对峙的海防前线,变为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在这里,30年间,全市GDP从7.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60亿元,增长近300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5%,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城市前列。美丽的厦门还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厦门在这片土地上筑成了一个大凤巢:交通网、港口将发展主动权紧紧抓在手心。
四横四纵铁路枢纽串联周边城市
印象中的集美,是与校园的华侨文化连结在一起,而未来的集美,将是厦门全景图上10年崛起四座美丽新城之一。集美区委书记倪超站在集美新城规划展厅,热情地向总编们介绍该区未来规划。
记者在集美后溪镇的厦门北站片区看到,建设中的新区框架基本形成。据介绍,随着厦门邮件处理中心、北站营运中心、长途汽车客运中心、圣果院商业中心、北站商贸城、南广场商贸综合体和厦门汽车物流中心等一大批服务业项目的落地,片区已呈现出区域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强劲态势,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正逐步显现出来。一个崭新的岛外新城雏形,已清晰地展现在杏林湾畔。
放眼望去,作为厦门新地标的厦门北站外观独特,其燕尾脊的屋顶形状格外引人注目,显得气势磅礴。根据规划,厦门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主要由厦门北站主站房、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和后溪长途汽车站三大部分组成,是一个集高速铁路、长途汽车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普通公交、旅游大巴和社会车辆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
厦门北站是国家四横四纵沿海铁路快速通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未来,福厦、厦深、龙厦、鹰厦等数条铁路以及福厦城际铁路将汇聚于此。同时,福建高速、厦深高速、沈海高速、厦安高速也从这里通过。它们像一把折扇把北站变成起点站,沿陆地从南向北徐徐展开,辐射大半个中国。另外,324国道、海翔大道、城市快速路也将在这里交汇;厦门岛内外城市快速公交线在此对接;厦门最大的长途汽车站还将在此建成。往南连通珠三角、往北连通长三角、往西连通广阔的中部地区,高铁时代的到来,让集美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土。
拳头伸展为手掌带动同城化
站在海沧保税港区码头,正在建设的厦漳大桥清晰可见。进入新起点的厦门将全面落实一体化、同城化的战略思路,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全域一体、同城共兴,使城市格局由岛内一个拳头伸展为全市一个手掌,真正建成全域特区,进而带动厦漳泉同城化。厦门发展的战略思路和蓬勃的发展势头令人激情澎湃。
建设城市群,交通当先行。30年来不断快速发展的厦门,本岛内、外的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还有很大差距。厦漳泉同城化确定的18个具体项目,涵盖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在这18个项目中,尤其以交通、医疗、通信这三方面成大家关注的热点。厦漳泉同城化后,将开通城际公交、建城际轨道。三市先建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之后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相当于三市的框架网,时速一两百公里,速度小于高铁,快于城市轨道,站点跨度更大。
构建跨越海峡的经贸金桥
大嶝岛,与金门岛隔海相望,两地最近处不到2公里。如今硝烟退去,大嶝、金门同胞开始了频繁的海上交易。2010年,大嶝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量达5.69亿元,吸引了慕名到大嶝市场旅游购物的游客达200多万人。铸剑为犁,合作共赢,今年9月6日开业、占地8万平方米的大嶝小镇·台湾免税公园,已成为海西游客购物的天堂,开业以来,日均游客量接近万人。作为厦门发展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翔安国际机场、海峡论坛永久性会址等重要项目也已纷纷在此落地。距离金门岛最近的翔安区,已规划9.5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并加快推进吹填造地工程,目前正在加紧建设2万平方米的海西名品城、1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等,搭建两岸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厦门第二机场也将争取于2014年开工建设。
采访期间,厦门市领导说,厦门未来肯定还要特,还要继续先行先试。
构建跨越海峡的经贸金桥,承载两岸和平发展的希望与梦想,大嶝小镇将在厦门未来继续先行先试的路子上,扮演重要角色,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