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橙黄色的西社文化长廊石碑引着记者找到了澄海溪南西社村村委会,西社村党支部书记林修稳指着建设中的文化长廊脸上挂着笑意:这是村民们集思广益的成果,在崔厝港排渠兴建600米长的水上文化长廊,把沟渠整治与水文化景观有机结合,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舒适环境。
林修稳在澄海西社村当了近30年的带头人,说到创新村务管理,最得意的就是设立优秀建议奖。1998年设立‘批评建议奖’,2006年改为‘优秀建议奖’,10多年来共有10多名村民获得该奖,尽管奖金只有200元,却为党员群众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激发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崔厝港是流经西社村的一条排涝、排水干渠,由于年旧失修,经常造成淤积和堵塞,给村民生活环境带来影响。去年7月1日,村专门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协和生态园学习取经,论证崔厝港排渠整治和水上文化长廊项目。最后大家就长廊的筹建进行现场讨论表决,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支持。村民们还主动捐资30多万元支持项目建设,并无偿提供用水、用电和茶水服务,加快整治建设进度。
记者看到,现在村口的排渠已整治完成,河水水质碧绿清澈。水上文化长廊也建设了6个亭,将百屏花灯画、《新增广贤文》、《三字经》、《正气歌》等一些优秀的潮汕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容绘制在走廊的横批匾额上,营造了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
凡民生大事,都要广纳言路、民主决策,才能切合实际。林修稳感叹地说,设立建议奖向村民问计问策,引导群众参与村政决策,大家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报记者魏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