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关于夏天的记忆,很多人会想起那一声声蝉鸣。但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如今自己身边的蝉鸣声似乎日益减少。这又是为何呢?记者采访了解到,适宜蝉生长的环境正日益受到破坏,是知了变少的最主要原因。也许,在日益钢筋水泥化的都市中,声声蝉鸣或将成为我们的回忆。
走访:
蝉鸣声声日益减少
近日,记者走访了跃进路、中山路、长平路等多个小区,许多小区都难以听到知了的声音。居民们谈及消失的知了声,都颇为感慨。家住阳光雅轩的蔡姨说:现在新的小区再也听不到知了声,安静中总觉得这个夏天少了点什么。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居民楼及公园尚能找到知了的踪影。家住桃园的曾小姐告诉记者,虽然家住八楼,但在夏天每天都能听到蝉鸣。早上出太阳时,知了就开始叫,断断续续一直到日落为止。不过曾小姐反映,近年来,她家楼下就剩一两棵树有蝉,蝉鸣的声音越来越小,有时还看到地上有死去的蝉。曾小姐觉得蝉的减少与近年来环境的变化和小区的车辆增多,排气污染了空气有关系。
日前,记者一走进市区星湖公园就听到一阵阵蝉鸣,远远近近此起彼伏。湖边垂柳依依,蝉鸣阵阵。记者走到湖边一棵垂柳下,就听到非常清楚的蝉叫声,这边的蝉鸣一停下,就听到不远处再响起,似乎在相互呼应,很是热闹。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树下下棋,完全不受蝉鸣的干扰。正在树下下棋的陈伯说:星湖公园种了很多柳树等适合知了生存的树种,每天听到蝉鸣鸟叫,心情很好。而坐在树下乘凉的张姨则表示,中午时段蝉叫声最大,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说还没留意到。
现状:
声声蝉鸣或将成回忆
对于现在的小孩子来说,听着蝉鸣声睡午觉,或者抓知了玩,都是新鲜事物。1982年出生的小琳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她告诉记者,小时候楼下有棵大树,每当听到一阵阵聒噪的蝉叫声,就觉得是夏天到了。今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她在楼下听到几声蝉鸣,便告诉两岁多的儿子,这是知了在唱歌呢!只见儿子一脸的茫然,全然不知知了为何物。
搬到新建的居民小区后,70后漫漫基本上听不到知了声了。家住东区的她,小区里种的树只有手腕粗,除了几块好看的草地,其余的地面都铺设地砖,根本没有知了的容身之地。以前,漫漫的老房子在西堤那边,房子旁边大树上知了的叫声特别响亮,经常是连成一片、此起彼伏,从早到晚,伴随着整个夏天。有时蝉会从窗口飞进来,我抓了一只养在一个纸盒子里,别提多好玩了!想起小时候的宠物,漫漫激动地说,现在窗户都装了纱窗,蝉不可能掉进来,要找个会抓蝉的小孩也很难了。
分析:
适宜蝉生长的环境受破坏
对于知了日益减少的原因,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系生物专业饶毅萍老师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适宜蝉生长的环境条件正在减少。蝉的生长特性是先地下、后地上,雌蝉将卵产在树枝上的小孔里,随着季节的变化,树枝枯萎,落到地面,被泥土深埋,卵才开始发育,慢慢形成幼虫,一般需要6个月至1年才能钻出地面,变为成虫。由于现在城市的路面多数被水泥地覆盖,很多地方的土壤连蚯蚓都没法生存,蝉卵落地后没法深埋,导致孵化率急剧减少。
此外,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移植树木的情况逐渐增多。随着道路改造、新小区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少道路两旁种植的树木都是新移栽的,土生土长的树木越来越少。树木的移栽阻断了蝉的迁徙过程。而且城市树种单调,蝉喜欢待在树汁多,枝叶茂盛的树木上。树种单一使得蝉无法得到所需的营养,影响了它的生存成长的整体环境。本报记者郭丹实习生杨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