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红酒日渐成为汕头市民酒类消费的热点。日前,记者走访我市高端红酒市场发现,从国外原装进口的高端红酒价格不菲,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拉菲红酒流通量更是屈指可数。而市面上出现几百元的拉菲,其实只是拉菲的远房亲戚,多为山寨拉菲。
产量有限价格不菲
大拉菲流通量屈指可数
据了解,号称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顶级红酒——拉菲,近十来在市场上价格疯涨几百倍。据我市资深业内人士王治民介绍,拉菲在进口到中国后,因为产量有限而成为部分消费者盲目追捧的高端红酒。
根据不同葡萄树龄、不同质量葡萄酿造出来的拉菲红酒,为正牌拉菲(俗称:大拉菲)和副牌拉菲(俗称:小拉菲)。王治民表示,目前,2001年份的大拉菲的批发价在9000多元到10000多元之间,而小拉菲也需要4000多元左右,零售价一般会比批发价高几千元。
同时,业内人士估计,由于价格昂贵,消费需求不高,在汕市面上,大拉菲的流通量屈指可数,而小拉菲也不多,分布于市区一些信誉较好的高档商行中,消费者如需购买,往往都要提前预订。至于民间私人储存量,则较难以估计。
100多元就能买到拉菲?
原是远房亲戚充斥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大、小拉菲,市面上还有不少拉菲的表兄弟,他们打着拉菲的旗号充斥酒类市场。据市区榕江路一酒行经营人士张先生介绍,因为拉菲红酒名气较响,市场上仿冒、假冒的商品也不少。大多数市民在市面上买到的售价几百元的所谓拉菲,其实只是拉菲的远房亲戚,或仅仅带有裙带关系而已,并非真正拉菲庄园出产的纯正血统葡萄酒。
记者在走访市区一些酒行中发现,市面上除了拉菲这些表兄弟,还有一些勾兑的劣质葡萄酒,也被灌装在仿制的拉菲酒瓶上进行销售。但事实上,普通消费者要辨别这些仿冒、假冒红酒,还真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据了解,作为世界最知名的五大葡萄酒名庄,正品拉菲以罗思柴尔德家族的五支箭为标志,这也成为其家族旗下系列酒酒标上一个重要符号。然而,市场上山寨拉菲也层出不穷:有的拉菲变异了箭标,有的加个盾牌,有的把箭尾的羽毛弄成麦穗状态,还有的在麦穗数量上做文章,有的画上3对、4对等。在网上,有的售价甚至仅仅几十元。事实上,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拉菲的空酒瓶或木塞均可回收,回收价为100到200元——为何有这项回收业务呢?相信市民稍微考虑就能明白个中原因。
据知情人士透露,那些对红酒文化了解甚少,又觉得喝拉菲很拉风的人,往往最容易上当受骗,不法经销商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特点赚取暴利。但事实上,俗话说,喝酒人不买酒,卖酒人不喝酒,一瓶上万元的大拉菲,属于消费奢侈品行列,除极少数政务、商务人士应酬消费外,一般收入的红酒爱好人士是喝不起的。
火眼金睛识别山寨拉菲
正价正店才能买到正拉菲
汕头的一些商店不时会打出广告,说有正宗拉菲红酒卖,但我总觉得很难分辨真假,想买又不敢轻易出手,不知有没有简单的识别方法?像喜欢喝红酒的陈先生一样,不少市民都想知道如何才能购买到原装进口的拉菲。
据介绍,看似普通的一个葡萄酒瓶子,也暗藏多重玄机,从瓶帽到瓶座,都能逐一告诉你许多关于葡萄酒的信息。通常比较注重质量的葡萄酒品牌会选用质地突出、手感细腻的纸张做酒标,并且色调单一。拉菲的酒标使用活性油墨,可以用小刀轻轻刮下,而不破坏纸张。此外,2007年以后的拉菲,正标采用双层,增加防伪性。
瓶身浮雕也是细节之一,同为一项看似简单的举措,但视浮雕的复杂程度而定,将会增加酒瓶制作成本0.07至0.15欧元,如果是低质廉价的葡萄酒品牌,一定不会为此大费周折。拉菲正牌在1986年,1999年,2008年都有浮雕,增加卖点和防伪性。
王治民告诉记者,因为价格不菲,需求量小,一般商行屯量并不多。市民如果想买质量有保障的拉菲,可以到信誉良好的大型正规酒行提前咨询,如果酒行没有,则可以托酒行订货。通常拉菲红酒即便在打完折扣后,价格也不会低,如果偏离正常价位太多,最好不要购买。王治民说。
拉菲漂洋过海也需倒时差
红酒爱好者:
拉菲漂洋过海也需倒时差
对红酒有着特殊感情的林女士,品酒多年,她告诉记者,红酒是有生命的,拉菲之所以被众多红酒爱好者推崇,除了口感宜人,最重要的还是这个品牌的红酒文化深入人心。
林女士告诉记者,2、3年前,她曾在深圳品尝过1996年份的大拉菲,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拉菲入口的第一感觉很柔和,单宁味慢慢释放,继而又能闻到淡淡的果木香,是一种李子的味道。一提起大拉菲,林女士回味无穷:大拉菲放得越久,味道就越香醇,酒韵越发散发出来,令人陶醉。
在汕头,喝红酒的群体中以60、70后居多,他们中大多属于中产阶级,也有小部分是伪中产,喜欢小资情调的生活。像拉菲这样的红酒是很娇气的。林女士表示,漂洋过海来到汕头的拉菲很容易晕车晕船,还需要倒时差。据了解,红酒不易保存,尤其是拉菲。从国外进口的红酒酒体经过颠簸,味道会发生改变,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环境储存,平放,待酒体沉静一段时间后再喝,才能品出其最正宗的味道。
本报记者郑成武方晓F
实习生朱朝贵王怡群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