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子海林鹏实习生摄影报道)同样是普通肉鸡,只要冠上跑地鸡名号,售价每市斤就能上涨七八元,在肉菜市场上,一些摸到这条赚钱秘诀的鸡贩使用此障眼法蒙人。因为难以分辨跑地鸡,不时也有顾客被糊了一把。
市民张女士70多岁的老母亲病K后在家休养,为此她隔三差买鸡炖汤给老人喝,但是她很快就发现,她从市场上购买的每市斤十二三元的肉鸡和二十余元的跑地鸡回家炖汤后并没有明显差别,老母亲称两类鸡汤味道都差不多,而在老人家记忆里,以前的跑地鸡味道十分鲜甜。张女士认为,鸡档销售的鸡禽有本地土鸡、农场鸡、跑地鸡、养殖鸡等等,种类繁多,普通老百姓哪里分辨得清,所以被蒙混属意料之中。
记者随后在市区肉菜市场走了一趟,发现不少家禽摊位上都着正宗草鸡或是跑地鸡等招牌,有的还注明为果园农场散养。见到记者,有的档主随即从笼子里拿出活鸡吆喝纯正跑地鸡。记者了解到,普通肉鸡每市斤十二三元,而草鸡、跑地鸡等高质量鸡则是每市斤20—40元不等,甚至有号称如假包换的纯散养的跑地鸡出售,每只(重半公斤多)一口价80元。
作为普通市民,从外形上一般很难识别跑地鸡是否正宗。一般脚细的应该好一点。正在买鸡的市民李女士称,她挑鸡就看鸡脚。市民陈先生则认为售价贵的肯定要正宗一点,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但如果经营者昧良心玩猫腻蒙人,难辨活鸡种类的老百姓自然成了冤大头。采访中,在饶平经营一生态园的当地人许先生告诉记者,正宗跑地鸡成长周期至少需三个月,这要比饲料鸡慢得多,产量少,售价自然是身娇肉贵。巨大的价格差距让不少鸡贩子动起了歪脑筋,于是就为普通肉鸡贴上了跑地鸡招牌蒙人。
记者了解到,从外观上看,跑地鸡因生长周期长,大脚趾发育较好,脚杆显得比较长,鸡冠大,色泽鲜艳。圈养鸡的头和躯体较大,鸡爪很粗,羽毛较松,鸡冠较小,由于生长周期较短,大脚趾几乎没有发育,看起来像个小肉团。跑地鸡宰杀洗净后观察,其肤色光洁度较大,颜色也偏白;圈养鸡鸡皮薄,毛孔细,呈网状排列,鸡肉肤色偏黄、皮下脂肪分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