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保障性住房托起安居梦

图为位于华新城住宅区西侧的廉租房即将竣工交付使用。本报记者杜一方摄

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是我市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将之列为市重点工作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日前召开的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李锋强调要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市长蔡宗泽提出,要大力强化住房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完成今年我市落实8616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任务。

消息传开,我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无不欢欣雀跃。不难理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多少人辛勤劳作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套能遮风蔽雨的房子,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要大干、快干、早干、干好,94亩安居工程用地要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期最少要建1500套!蔡宗泽市长在近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提出了要求,坚定了全力推进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信心。

人性化关怀住房困难户

何时能圆住房梦?蜗居蚁族房奴等热词的频繁出现,凸显出当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迫切性。

住在西堤路的林吉英一家是住在危房的低保户,她本人又是残疾人,一家三口只能依靠年长的丈夫打工每月500元和政府照顾的低保金维持生活,居住的危房狭窄黑暗。今年3月2日是改变她一生命运的日子,我市首批新建廉租住房安置进行抽签,她们被安置到华新城住宅区西侧一套合适的廉租房,这意味着她们一家三口今后不用再担惊受怕。

跟林吉英一样,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郑勇明也同一天有了称心如意的安乐窝,更令他感动的是,政府对残疾人家庭予以特殊照顾,把他们优先安置低楼层房源。近日,华新城住宅区西侧的550套廉租房就可竣工交付使用,住房梦即将成为现实。

据悉,从2007年至今,我市已通过实物配租、租赁住房补贴等方式为登记在册的3000多户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实施了住房保障。去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圆满完成省下达目标责任任务,中心城区全年筹集廉租住房453套、经济适用住房16套,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419户,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大力度推进涉及民生民安问题的住房保障工作。目前中心城区2011年度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标准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标准确定,接受社会群众的申报。同时,非中心城区三区一县也按本行政区域确定的住房保障标准进行摸查,街道、居委会密切配合,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并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住房问题,对登记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及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其他急需救助家庭优先逐步实行实物配租。

加大力度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今年,省下达我市的城镇住房保障实物任务8616套,是去年的9倍。这将是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的五年的一个不平常的开端。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三区一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确保今年计划新建的项目最迟在10月底以前要全部开工建设。目前,中心城区教师公寓38亩和安居工程94亩、潮阳区海门镇、潮南区峡山和两英镇等保障性住房新建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澄海区莲下镇和隆都镇在建项目建设也在加快建设。这一批房源,确保了城镇住房保障工作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针对土地资源稀缺、建设资金压力大的实际,自2009年开始,市房管、国土、财政、金融办等部门创新工作思路,改变依靠新建形式筹集房源的单一模式,成立了市收购中心城区空置商品房工作组,通过以房抵款、以房抵债等方式,优先收购区位好、环境佳和改造成本低的空置商品房作为廉租住房房源,并对市直单位的空置房产进行清理。这一新举措不但化解了房源和资金之间的矛盾,节约了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缩短了建设周期。至今,先后4批收购了3万多平方米的房产,改造为保障性住房600多套,分担了筹集房源的压力。

政策扶持健全制度规范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更多的新思路、新举措,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和逐步健全的制度规范。市政府相继研究出台了我市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和廉租住房保障、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等规定,为住房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指引。

与此同时,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单位参加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召开保障性住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努力拓宽土地、房源筹集渠道,积极创新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城投债等形式发动社会力量来筹集住房保障建设资金,有效促进了我市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深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进行现场办公,视察工程进度,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碰到的难题。市房管局等职能部门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推行效能提速,队伍上下形成一股劲,拧成一股绳,攻坚克难,化解工作难题,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加强上下及内外协调,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的落实。

本报记者刘谷婷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佚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三个妻哥伯

潮汕爆笑喜剧:催眠-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