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史摄影报道: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消费者在购买中药时发现,防风、金银花、麦冬等常用药材纷纷涨价。消费者惊呼,原来亲民的中药已变身贵族药。记者调查发现,中药材涨价并非近期突发现象,多重因素正推动其价格上涨,短期内或难以出现明显回落。
防风等半月飙升2倍
我们原来都说农产品涨价厉害,但和中药材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我市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慨叹:以前他给患者抓的3帖治感冒中药大约12~15元,而现在,同样的3帖治感冒中药,却需要大约35元。
原本相比于西医西药简、便、验、廉的中药,为何一下成了普通百姓吃不起的贵族药?这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该药店从汕头某大型药品配送企业的进货单,其中绝大部分中药材在近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这份5月3日的进货单显示,治感冒药最常用的防风一公斤140元,而4月17日的进货单显示,一公斤防风却只需48元,半个多月时间价格上涨了近2倍。一些常用药如山麦冬,从87元/公斤涨到140元/公斤,连翘30元/公斤涨到60元/公斤,姜半夏40元/公斤涨到255元/公斤,炒酸枣仁90元/公斤涨到165元/公斤,枸杞55元/公斤涨到73元/公斤
七成多中药材涨价
记者从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信息网站中药材天地网上看到,5月16日公布的中药材价格综指200指数显示,该指数为2824.34点,在今年3月,该指数为2488点,短短2个月时间,飙升幅度超过10%。
天地网从全国300多个站点收集的数据统计,今年4月与去年4月相比,所监测的537种中药材中,有399个品种价格上涨,占74%。其中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树皮类和藤木类品种呈现出普涨现象。从涨价幅度分布看,涨幅在21%至50%之间的药材品种最多,达154个。涨幅超过100%的有57个品种。涨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五加皮、太子参、白前,涨幅均超过了400%。
中药需求量逐年增大
从2009年开始,中药材价格经历了几轮大幅上涨。据业内人士分析,中药材保持涨势与旱情持续不无关系。近期甘肃、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这对药材行情拉升作用显著。其次,物价上涨造成运营成本、人工成本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药材的运输成本比较高,以广西的金钱草为例,这是一种野生草药,产地的收购价是每吨1万元,因为金钱草比较蓬松,10吨的卡车只能装5吨草,运到汕头加上运费,每吨的成本价就要1.2万元。
另外,目前很多社区医院都有了中医门诊,这导致中药材需求量逐年增大,这也是中药材价格整体上涨的一个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