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郑于蓝)自去年下半年至今,中药材价格高烧不退,部分药材价格甚至出现大幅上涨,原本以简、便、廉、验著称的中医药成了贵族药。记者昨日走访发现,随着中药材价格节节攀升,20元以下的药方已不多见。
家住丰泽庄的张阿姨因气血不足感到身体不适,昨天到离家不远的中药店看中医,一张药方开了3副中药,花了50元。现在的中药真是越来越贵了。张阿姨感叹说,药方上都是白芷、当归、川穹等普通中药,同样的处方、药量,去年这个时候仅需20元。
现在一张20元以下的药方已不多见了。一名姓吴的老中医告诉记者,自去年年底开始,中药价格普遍上涨,例如金银花,每500克的价格从50元涨至80元,川贝每500克的价格从20元涨到30元;而原本一斤不到5元钱的黄芪,现在也超过10元。药方的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据经营中药材生意6年的陈先生介绍,中药材价格在去年8月份以后开始疯涨,10月份后,平均涨价幅度达到60%。而今年3月份起,中药材的价格进入新一轮的涨价高峰,尤其是太子参,这味有着补中益气、生津养胃之功效的常用药,价格一路飙升,一年时间几乎翻了8倍。
再这么涨下去,中药的价格优势就没了。陈先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病人选择看中医基本上出于副作用小且价格便宜的考虑。但以感冒为例,普通病毒性感冒使用康泰克之类的药物,一盒大概二十几元,如有发烧症状,再加点抗生素,总额也不会超过80元。如果用中药治,一张药方以30元计算的话,彻底治好病一般要开三四次药方,大概就得花100元左右。
析因——
药材减产生产成本增加
到底是什么导致中药材价格高烧不退?据业内人士分析,中药材价格上涨,药材减产和生产成本增加是主因。从去年冬天开始,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旱情,使部分中药材生长受影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而目前新旧药材青黄不接,药材需求量增加,加之生产运输成本提高,导致药材价格的高涨。另外,也不排除有游资炒作的可能。预计新中药材将于7、8月份上市,届时中药材的紧缺局面将有望缓解,持续走高的药材价格也有望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