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自费从广西及江西陵园迁回烈士英灵
八位潮籍烈士魂归故里
43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步兵第121师的潮籍烈士杨华杰因公牺牲,葬于江西。32年前,同样在121师的李汉森、许佳津、陈明杰、陈锐标、杨惜浩、林梓浩和卢龙城七位潮籍烈士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为国捐躯,埋骨广西。几十年来,这八位烈士的英灵只能客居他乡,遥遥接受亲人的祭拜和哀思。
为了让烈士的忠魂回归故里,清明节前夕,当年同在步兵第121师的潮州老战友们自费出资,不远千里从广西、江西的墓园将这八位烈士的英灵接回潮州,安葬在潮安县刘陇烈士墓园。
辗转千里接回烈士英灵
手捧着烈士的骨灰盒,八位烈士的亲人神情肃穆,步履坚定地走进刘陇烈士墓园。每一个骨灰盒上面,都贴着一面小国旗,长眠在里面的是为国捐躯的英雄。日思夜想的家人来了,并肩作战的老战友赶来了,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也自发来了。整个墓园里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却一片静穆。3月13日上午,事隔三四十年之后,八位烈士漂泊的魂灵终于回到家乡,长眠在刘陇烈士墓园。
“八位烈士分别安葬在广西那坡、凭祥、靖西和江西四个不同的地方,每到一个墓地,我们匆匆扫过墓引好烈士英灵后,又得赶到另一个墓地,这一路上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路。”陪同烈属前去迁回烈士英灵的老战友王旭忠说,像他们从潮州赶到广西那坡这一程,就转换了几次交通工具。3月7日深夜12点在潮州坐上前往广州的汽车,奔波6小时到广州,再坐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到广西南宁,隔天又换乘汽车赶5个小时的山路到那坡烈士陵园,这一程足足有2500公里之远。
为了不能忘却的忠魂
问起怎么想到要迁回烈士的英灵,王旭忠神情显得有些激动。“我们这些战友都曾经一起出生入死,感情十分深厚。每次想到这些同伴长眠异乡,我们心里就难受。”他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知道潮安县人民政府出资10万、庵埠镇政府出资2万修缮刘陇烈士墓园,他们就利用这个契机把八位烈士的英灵迁回来。而不少老战友听知此事,更纷纷慷慨捐资,回迁的7万多元费用全是战友们自发出资的。
烈士的英灵回家,最高兴的莫过于烈士的亲人们。为了接先夫的英灵回家乡,陈锐标烈士的遗孀陈女士更从台湾赶回潮州,跟着大伙一起奔赴广西那坡。“真是谢谢这些有心的老战友。以前因为岳父葬在广西那坡,距离太远,清明节只能在家里遥空祭拜,如今岳父的英灵回到家乡,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总算安心了,以后节日也可以就近祭扫。”林梓浩烈士的女婿陈先生心存感激。
不过,对一些老战友来说,将烈士的英灵接回故乡,不仅仅是出于战友的情谊,了却家属的心愿,更是为了缅怀英雄,为了不忘记他们对祖国的忠贞。老战友黄俊明说,这么多年来八位烈士的英灵一直客居他乡,路途遥远,每逢节日亲属要到墓园祭扫都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怕会被渐渐忘记。他们把八位烈士的英灵迁回到刘陇烈士墓园,方便他们的后代子孙就近祭扫,也能够让更多的潮州人知道了解这些烈士,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记住他们的忠魂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