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汕尾团讨论,这是汪书记继去年1月31日亲自听取汕尾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8月25日亲临深汕特别合作区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一年时间之内第三次关怀指导汕尾的发展和各项工作,与会代表无不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本报今天刊发特邀记者师伟宗采写的报道《春风送暖海陆丰》,以飨读者。
2011年1月的广州,还寒咋暖,残冬的冷空气中隐约孕育着一缕春的气息。23日上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汕尾厅,参与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汕尾团的讨论。在大家自发的热烈掌声中,汪洋书记头一句话就把大家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人大会议我第一次参加汕尾讨论。我主要听大家讲。汕尾不是尾了,摆到重要位置了,大家有话使劲讲。”
一句“有话使劲讲”,会场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戎铁文代表大家热烈欢迎汪书记的到来,当戎铁文提到省委一把手参与汕尾团讨论在近年来还是第一次时,汪书记打趣地说:“你们砍尾了,我就来了嘛!”引来大家一阵乐呵呵的笑声。接下来,代表们一个接一个发言,汪洋书记总是面对发言者侧身倾听,不时做记录,不时插话,偶尔一两句幽默的话,引来一阵阵开怀的笑声。会场自始至终洋溢着春风般的温情暖意。
应声砍掉落后尾巴,汕尾交出好答卷
汕尾底子薄、发展慢,多年来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居全省末位,发展举步维艰。2008年8月,汪洋书记视察汕尾时提出一个重要判断,“迎头赶上正当时,汕尾能够不当尾”。两年来,汕尾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赶超,初步砍掉落后尾巴。去年1月31日省“两会”召开时,汪洋书记专门安排时间听取了市委、市政府的汇报,高度赞扬长期居尾的汕尾市敢于叫板“不当尾”,一年多时间就初步实现目标,说到做到,这必将给各兄弟市带来相互叫板、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他要求汕尾要快马加鞭、乘势而上,巩固来之不易的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之后,汕尾各项工作继续高歌猛进。戎铁文介绍:2010年,汕尾各项指标增幅继续稳居全省前列,财政收入、教育、计生等多项指标继续前移进位。汪洋书记对此表示十分高兴,盛赞“交了一份非常漂亮的答卷”。戎铁文还汇报了“十一五”期间的成果和“十二五”的打算,当听到汕尾的用人满意度、社会安全感与经济增长同步上升时,汪书记深有感触地点头称道:“干部使用情况改善了,大家对用人满意了,其他指标就会都跟上,这种情况是比较吻合的。”当听到“十二五”期间汕尾打算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时,汪书记高兴地说:“这个速度属于自我加压,好!够你们干的了!”
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政协副主席李秉记提到,汕尾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但在最近的一项民调中却显示群众幸福感排全省第七名,这说明穷市并非不能在幸福建设上出成果,穷市也要大力抓好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提高群众幸福感。汪书记高兴地说:“李秉记有水平!”汕尾市长郑雁雄在发言中提出一个建议,省里边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可支配财力今年会增加200多亿元,应该专门用于粤东西北地区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在“十二五”期间集中力量解决东西北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汪书记专门回应道:“省里这次下决心调整了体制,等于从珠三角多拿了钱,就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补偿问题。”“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建设,意义非常重要。集中这个钱,省里一分钱都不会拿,全部是转移的,全部是用来搞基本公共服务的。通过这种方式呢,这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深汕特别合作区,要有大气魄
海丰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叶向冲向汪洋书记提出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的建议,一是要加快,二是要长期监督不要半途而废,三是对老区的汕尾、海丰的利益要倾斜。汪书记高兴的说:“你说的很好!能说得这么明白,说明你想得很通。”汪书记显然在等待这样的发言,他接着说:“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做到这一步,说明海丰人民是解放思想的,那就继续解放下去。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啊!深圳不来,你这个地方一时半载也搞不起来,对不对?”汪书记谆谆告诫:“有人来干了,有人来投钱了,总比没人来投要好。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现在无论怎么分,大部分还是留在你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他(深圳)拿不走。”汪洋书记似乎对此刹不住话头,“工作层面上,可以细一点算帐。但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这些领导层面要始终注意大处着眼,要有大气魄,才能办成大事。” “还有,汕尾现在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气,要成为投资热点。”“有人来,有人气,对于汕尾,对于海丰是最需要。从这个大处着眼来看,这合作就容易搞。”
汪书记还对省对汕尾的“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布点发表个人看法。在听完陆丰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蔡朝东关于尽快开工建设陆丰核电的建议后说:“你没说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多次替你们做工作了。”并风趣地说:“你的指示我落实,一定认真去办。”当陆河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罗锦才提出尽快开工建设潮惠高速汕尾段时,汪书记一字一顿地说:“陆河就是要抓紧把路修起来。”听完城区代表黄光生的发言,汪书记连夸黄光生:“你是搞塑料的,但你今天全是讲国计民生,你这个代表合格。”
区域协调发展,重在公共服务
汪书记在讨论结束时的讲话重点提出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把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前提是发展。发展不充分,幸福就没有物质基础。发展不平衡,一部份地区落后,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发展差异很大,不仅物质的改善没有保障,而且在心里上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要下决心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汪书记对此展开了全面的阐述:“第一,还是基础设施。把基础设施赶快搞起来。”汪书记还特地拿陆河作例子:“你就一条路,半年不通,那肯定没人愿意去。如果通了高速,那大家的认识、投资者概念就不一样了。”“路通了,电通了,电信通,能够无线宽带上网,时空距离就改变了。所以讲,第一个要抓基础设施, ‘十二五’要做到县县通高速。所以,陆河下一步通高速也是指日可待啊!”
“第二,要解决产业支撑。但产业的选择,产业发展的路径,不能重复珠三角走过的老路。”汪洋书记举了很多地方的例子,提醒大家,一要有产业支撑,二要根据实际,创新路径,科学发展。
“第三,就是可能对欠发达地区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对于这一条,汪书记特别娓娓道来:“不是说每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达到平衡。我们讲区域发展平衡,说到底是让人享受的公共服务都平衡。”“广东在全国第一个搞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怎么实现这个目的,汪书记直言不讳:“就是加大转移支持力度,集中解决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讲到这里,汕尾厅顿时如沐春风,大家感到一股暖融融的春意。
“第四,就是人心人气的问题。欠发达地区人因为穷,矛盾就比较多。就象咱们家里过日子一样,入不敷出,夫妻两人就容易吵架,子女之间就容易吵架,跟父母就容易分歧。”“今年,村、镇、县、市陆陆续续都要换届,怎么样配好这个班子,让有科学发展理念的人、有科学发展能力的人、在科学发展上做出实绩的人去当领导,能够协调各方、公道正派、集聚人气的人去当领导,这对于解决发展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汪书记循循善诱:“当然,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干起来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人心凝聚,人气旺盛,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妥善解决。”
快马加鞭,乘势而上,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
汪书记最后对汕尾在“十二五”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期望:“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仍然希望你们乘势而上,快马加鞭,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幸福汕尾,能够为实现我们区域协调发展当一个排头兵。”他环顾一下四周,满怀信心地说:“我觉得你们现在人心齐、势头好,有潜力,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也不会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十二五’一定能够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开创更加辉煌的局面。”汪书记最后还给大家拜年,“祝各位代表新年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事业有成,能够没房子的有房子住,没钱花的有钱花,越来越幸福!”
一场讨论会,开成了一场鼓劲会、启智会、动员会,代表们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无不感到精神振奋,无不感到责任重大。汪书记主政广东才三年,对汕尾三次视察、两次专门讲话、多次重要批示,使汕尾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变身“桥头堡”,从“砍掉落后尾巴”到“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从“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悄然间春风荡漾,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
在回忆结束的时候,记者倏然想起贺知章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