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汕尾市紧扣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两大主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以办好亚运会汕尾(帆船)赛区和打好两届省运会为契机,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全市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亚运帆船赛成功举办
汕尾市遮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水文等十分适合帆船赛比赛。自汕尾市被确定为第16届(广州)亚运会分赛区之后,围绕赛区各项工作有序开锣。公安部、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亚组委等上级有关部门对汕尾市赛区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围绕赛区工作,汕尾市积极做到:竞赛组织到位;安保维稳到位;接待服务到位;城市配套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成功举办了许多迎亚运活动,掀起全市迎亚运办亚运热潮。
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汕尾市亚运帆船赛办得安全、隆重、热烈、精彩,达到预定目标,受到各界好评,为国家、广东争了光,为汕尾争了气。
竞技体育迈出历史步伐
伴随着汕尾市成功协办亚运会,汕尾市竞技体育也开始跨步发展,迈出历史步伐,在世界性地区比赛中荣获佳绩。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汕尾市共有4名选手代表国家队参赛,荣获2金3银佳绩。硬地滚球选手郑远森、赛艇队选手童婵杜各获一枚金牌。第11届全运会汕尾市共有8名运动员代表广东队参加比赛,获得1枚铜牌,全运会取得总分52分,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第15名。第12届省运会,汕尾市夺金牌18枚,列金牌榜第14位,顺利实现预定冲金目标。第13届省运会,汕尾市夺金牌11.5枚,位列奖牌榜第17位。团体综合总分位列全省第16位。两届省运会,汕尾市代表团均达到赛前预定的目标,同时都获得省运会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汕尾市争得了荣誉。2009年,汕尾市还成功承办广东省2009年青少年拳击锦标赛。
场馆建设有新进展
为填补市区一直没有标准田径足球场和较大规模、综合性体育中心的空白,市体育局从2008年起启动汕尾市体育中心筹建工作。按照汕尾市区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市规划部门在市区规划预留了一处约16.5万平方米的市体育中心建设用地,并完成了体育中心项目的初步规划设计。目前,该项目各项工作稳步推行。
“十一五”期间,市体育馆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填补了汕尾建市20年来没有体育馆的空白。市体育馆于2006年4月动工,2009年2月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3700多万元。建筑面积4420平方米,设4680个固定座位,场内安装现代化设备,装修舒适。建有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体操、武术、拳击、摔跤、跆拳道等体育项目训练比赛场地;并可承办舞蹈、杂技、展览、演唱会、文艺汇演等文体表演及大型集会活动等。
群众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
近几年,汕尾市十分重视各类全民健身、群体活动的组织,进一步引导和发挥各类体育协会组织的群众体育效能,全市群体活动蓬勃开展。为丰富农民体育户外活动,自2006年至2008年汕尾市完成了352个行政村各装设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的任务。与此同时,汕尾市积极组团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并取得好成绩。
体育产业有新发展
近五年来,汕尾市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体育彩票销售呈良好态势。全市体彩销量从2005年的1400万元逐年增长,预计去年全年完成7000万元。
为加强亚运宣传,活跃市民群众文体生活,汕尾市开始尝试举办商业体育赛事。 2009年起,市体育局坚持借助市场运作,先后承接举办了多次商业性大型活动和比赛。其中2009年11月中国国家男子篮球代表队对澳大利亚ABA全明星队对抗赛吸引观众达4000多人,第一次由中央五台和多个省级电视台体育频道同时直、转播比赛实况,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