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有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有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有着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及迥然有别的山区、海洋等局部“水气候”,这就为奇树名木的产生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在这环境下成长的五花八门的奇树,为外地所不能相同,所不能“克隆”,构成了专有的奇树文化,加上历代文人与群众的不断歌咏与传说,这一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厚,越来越多彩,以至成为不可再生的文物般的,成为先人为我们创造和积累的一份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珍惜与爱护。
笔架山上的神龟榕
名人名树
揭东县新华中学校园内,有九株魁梧高大的世界名木柚木树,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敬爱的周总理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归来时,印尼政府赠送他作为传递印中友谊的产物。当时总理归国后,委托华农教授培植,后因新华中学老师郑崇岳与该校教授关系甚密,便索讨这九株柚木植于该校,如今这九株柚木树挺勃参天,人们见树如见总理。
揭阳市区仙桥锣鼓石的红花榱,已有850年历史,皮薄果甜,据传说,此树是杨文广平南镇妖侬帝高王于锡场藤吊岭山洞,中秋节庆功时,见此处有石为鼓、石为锣并能发音庆迎,于是决定在此留下一物,以作永志,便撒下在广西征战时一高僧送给他的红花榱籽于石隙,后生长而来。
洪阳镇德安里内的古芒果,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方耀的第四代孙方思察在汕头金中任排球领队时,应泰国政府之邀,带领该校排球队与泰国皇家排球队进行友谊比赛,泰国政府赠送给他后种植的。还有白塔桐坑一祠堂内民国初期所种的铁树,也是一当地文化名人所植。
揭西棉湖镇“李氏花园”内的“榕狮迎宾”古榕,是该园主李备周于清乾隆至嘉庆初年创办学校时所植。还有揭东霖磐镇桂林乡后厝村的木棉王是当地一位地下交通员为迎接解放时所植。榕城中山瑞兴巷内的千年古榕,树根中衔有一块黄奇遇撰文名匠所刻的石碑;西门吊桥旁有一棵榕树,根衔“接龙亭”石碑,所有这些,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古树,动人的传说
在揭阳古奇树中,很多古树有动人的传说故事,岁月的悠久和民间的传咏使这些传说越来越生动和完善,形成了树文化独特的内容。笔者在2004至2007年四年多的调查采访中,古树有传说故事的就有50多株。有的诉说着古代男女反对封建婚姻,追求自由和爱情。揭西灰寨桥上村的连理榕,洪阳洪山寺的杨梅王等便是这一类。有的树述说着古代帝王将相在此驻足,为民办事,镇妖压邪,甚至被古树保护过。如葵潭镇千秋村的榕树王等。有的树因从国外引进,本身就有传说故事,有的本身在国内已有。如洪阳抽纱厂旁的苹婆树,曲溪横山的寒树。有的树因造型奇特,还曾救了被日寇追杀的村民,如梅云伯劳村的“百样树”,霖磐镇德中旧厝的重阳木王等等。名人种的,名人驻足过的,题咏过的,或见证过某些历史事件的古树,这些积淀了树文化,形成它的特有。棉湖“李氏花园”的“榕狮迎宾”,揭阳市区西门的“接龙亭”,新亨倪厝仙师宫前的古榕,云路镇翁洋村的古榕,无不以多姿多彩的传说,述说着官民的,男女的,神鬼的,文人墨客的,爱情的,政治的,经济军事的传说故事,内容灿烂多姿。
奇树名木逐渐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新亨镇狮头山的迎客松,它的造型,可以说是方圆600公里内所独有的、无可比拟的。黄岐山侣云寺的古秋枫是南粤当之无愧的老寿星。梅云伯劳村的“百样树”,还是华南植物研究所曾研究过的对象;仙桥下力村的榕树门、洪阳西门的一榕四个门,曲溪横山村的似马似河的古榕,仙桥紫陌山上的“神龟榕”等等,有的已形成个体的旅游景点,有的则已形成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