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16日),亚运会帆船比赛进入第3天,赛场上各国运动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赛场外亚运运行团队各司其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在其中,让所有赛事人员习以为常却又不可或缺的,就是亚运电瓶车了。驾驶员们穿梭于赛区各个区域之间,热情服务、不辞劳累,成了赛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次汕尾赛区配备了10辆电瓶车,其中四座电瓶车2辆、十座电瓶车2辆、六座电瓶车6辆。在电瓶车资源管理上,竞赛主任、国际技术官员和技术代表分别配置了3辆电瓶车和1名驾驶员,其余7辆电瓶车分别配备2名驾驶员,实行两班制轮换。
“我们这次投入了17名驾驶员,他们都是持有C1驾照以上的专业人士,上岗前经过严格培训,确保有车必有人,驾驶必安全。”汕尾赛区行政中心竞赛综合事务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他们上午8点上岗,晚上9点下班,特殊情况下,深夜也为运动员和官员提供实时服务。为合理分配电瓶车资源,电瓶车实行分时段增加某区域的电瓶车数量,例如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需要提供车载服务时,选择性增加该地区电瓶车数量,服务对象以官员、运动员、教练为主,同时也为有需要的工作人员提供便利交通服务。”
驾驶员小谢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七点四十五分他们准时到位,一天下来往返次数不下100趟,接送乘客不少于1000人次。路上只要有人招手,他们都会热情、快速、安全地把乘客送往目的地。
记者在跟随赛事采访过程中也深刻地体会到,赛区面积广,距离相对较远,拿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例,每天往返赛场和媒体中心之间的距离不下6公里,徒步行走已觉困难,还要应付紧急情况的新闻追踪,对亚运电瓶车的设置更是感悟颇深。
“我们希望成为最称职的司机”,小谢笑着说。这些电瓶车组成员们个个朝气蓬勃、技术娴熟,是汕尾办出一届高水平、有特色亚运帆船赛决心的一抹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