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榕城区仙桥街道美西田东经联社,眼前景象令我们为之一亮:4幢8层高的住宅楼造型美观大方,呈小V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中间绿草茵茵、绿树婆娑的空地与旁边依偎流淌的小溪互相映衬、景致宜人,底层车库整齐划一,架空层宽敞整洁,仿若现代都市的花园式小区。
这就是刚于今年8月竣工的田东贤德农民公寓,是榕城区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打造亮点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商贸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榕城郊区农村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盘活存量土地、集约用地,突破土地资源制约的瓶颈,成为当前该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并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成了以区委书记黄史P、区长吴平河为首的榕城各级党政不断思索的一大课题。
阶段来,榕城区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借鉴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城郊村建设经验,引入城市地产的积极因素,通过“农民+集体”的运作方式,试点建设农民公寓,把集约建房、公寓化聚居、旧村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出一条经济相对发达乡镇(街道)力促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美西田东贤德农民公寓就是其中的一项有益实践。
位于仙桥北部的美西村,为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辖田东、西洋、马山三个经联社,人口6735人,近85%以上农户从事制鞋、轧钢和小商业,人多地少。为更好地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仙桥、美西村、田东经联社等各级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并结合实际,确立了向观念要效益、融入城市新生活的发展思路,利用田东原为垃圾堆的边角地,进行集中统一开发。该项目于2009年经村班子初议后,先后召开4场次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深入讨论,大伙一致同意建设花园式农民公寓小区。经过专业部门的精心规划设计,田东贤德农民公寓于2009年5月顺利开工,工程由仙桥建筑公司承建。为确保工程质量,村专门委派4名干部加强质量管理,并请专业监理公司做好质量监理。据了解,该农民公寓占地4.6亩,总投资1577万多元,建筑面积18650平方米,有4栋8层高楼房共91套房,汽车位130个,相关配套设施齐全,房屋分149、152、169、208平方米4种类型,均价每平方米1300元。该农民公寓建设以村民集资方式投建,房款首期订房付50%、封顶付30%、交房缴清。
自工程8月竣工以来,不少集资建房的村民开始对新房子进行装修。目前,整个农民公寓家装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很快,数百田东村民将告别祖祖辈辈延续的单家独院式农居,和城里人一样住进公寓式的高楼。走进2幢5楼的黄先生家,木工师傅正在忙碌作业。三房二厅的房子格局合理,通风、采光效果好。黄先生有些激动地告诉我们,多亏村里的英明决策,让他们提前住进楼房,彻底与城里人接轨了。在楼下,我们碰到了买在这里7楼的仙桥下六村潘伯。谈及新房子,他兴奋地说,装修师傅夸房子建筑质量很好,再加上价格又便宜,要不是全部订完,还想多买一套呢。据美西村党总支副书记、田东经联社党支部书记黄潮明介绍,为确保公寓工程运作公正、公平、公开,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村干部均不参与集资。在允许外人参与集资的同时,村里人提前一个月优先选房。田东经联社主任黄强波说,农民公寓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再加上车位出租和物业管理每年还可收入40-50多万元,极大地壮大了联社经济实力。仙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悦波谈到田东贤德农民公寓时说,这一农民公寓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解决村里一部分村民住房困难,缓解人多地少的突出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增加集体收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加快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变,为和谐村居的构建营造良好氛围;最潜在的效果就是集约土地、节约土地,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在仙桥,建设农民公寓条件较为成熟。目前,美东、山前、下六等村均有意向建设农民公寓。
公寓,本是城市住宅的代名词,如今却与农民结合在一起。与一家一户独自建造的农舍相比,农民公寓格局整齐美观,居住集中。就郊区村建设农民公寓等问题,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榕城区委书记黄史P.他说,土地资源匮乏,是榕城不争的现实。结合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改变农民居住观念,在条件成熟的乡村,通过整治旧村建设农民公寓,实现“多赢效应”。黄史P认为,农民公寓建设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可重新盘活、节约土地,为全面布局大项目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提供土地保障;有利于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村居;有利于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从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到思想观念的全面更新,加快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他表示,榕城将以田东贤德农民公寓试点为基础,学习借鉴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推行建设农民公寓的做法,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把新农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打造“文明、富裕、和谐”揭阳核心城区作出应有贡献。
图为榕城区仙桥街道田东贤德农民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