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特色揭阳?忠诚篇]张新喜用有限的力量培桃育李

揭阳市首届“功勋奖”获得者之一的张新喜,现为揭西县教育局副局长、河婆中学校长。近年来,他精心抓好学校管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校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与同事们及广大学生一起把河婆中学创建成为揭阳市第二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既然走上教育岗位,就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就要无愧于社会的重托,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忍受住寂寞、经受住诱惑,扎根山区献身教育,以强烈的责任心执着前行

1981年,中师毕业后,张新喜被安排到揭西县边远山区学校——西田中学任教。揭西本来就是一个贫困县,西田乡更是位于大山深处,学校离家远,条件差,生活苦。刚开始时,他苦闷不堪,常常一个人坐在山腰上,遥望蓝天,不敢思考自己的未来。可是,当面对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一颗颗稚嫩而纯朴的心灵、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张新喜苦闷的心变得格外宁静。他感受到作为一位教师肩上的重任,张新喜告诉自己:既然走上教育岗位,就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就要无愧于社会的重托,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从此,他暗下决心:要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于是,张新喜不再怨天尤人,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渐渐地,物质匮乏的辛苦被教育教学的甘甜所取代,张新喜爱上了山区的教育工作。

但诱惑接踵而来,随着经济特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与外面的差距日益拉大,不少同事调往了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工作。在1984年、1996年、2002年三年,有老同学先后三次帮张新喜办好调往深圳、东莞发达地区工作的有关手续,1993年他的一个亲戚还准备以高薪聘请张新喜管理工程财务。面对诱惑,张新喜始终守着扎根山区、献身教育的决心,婉言谢绝各方好意。

天道酬勤,付出终会有回报。随着时间的更替,张新喜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但此时的他丝毫不敢松懈,始终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无论是身为教师还是校长,张新喜始终坚持早上班、迟下班。孩子小时候体弱多病需要照顾时,他都交给亲属护理。有时孩子发高烧,全家人折腾整个晚上,张新喜第二天照常上班。患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的他,仍坚持带病工作,从不请假。2005年起,张新喜兼任河婆中学校长,他更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因为他知道:揭西县父老乡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就寄托在河婆中学上。为此,张新喜不敢松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工作中。白天,他停留在家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夜里,没有到学校巡视他总是放心不下。每一天,张新喜总是第一个走进校园、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面对繁杂的工作事务,张新喜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习。中师毕业后,他先后参加专科函授、本科函授、校长中高级培训,相继取得大专、本科学历。回忆起过去的日日夜夜,张新喜始终忘不了为考上本科三伏天汗流浃背伏案苦读,始终忘不了为攻克难题五更天费尽心力埋首钻研的情景。在做学问上,作为全国、广东省物理学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的他,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刻苦钻研教学业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力争成为一个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广开渠道招英才、强化管理增活力、爱心教育创和谐……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一流学校,为山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担当校长的职责以来,张新喜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发展中。他深知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素质的高下决定学校办学能力的高低。为此,张新喜广开渠道引进师资,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育英才,充实教师队伍。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开展“五年过三关”活动,要求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合格关”、“常规教学和班级管理提高关”、“教育教学创优关”,重视教师培训,打造名师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张新喜深知学校管理马虎不得。他大胆开拓,敢于尝试,根据学校实际,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学校大抓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张新喜认为,规章制度是刚性的,如果管理过程增加感情的投入、精神的激励效果会更佳。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行动是最好的指挥,张新喜时刻谨记:要求教师不能做的我从来不做,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的我首先做好。

师资的提高、制度的规范,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河婆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屡获佳绩。2008年河婆中学被评为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成为揭阳市第二所通过验收的学校。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是照亮教师职业生涯道路、照亮学生心灵的不灭明灯。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还是一位学校的管理者,张新喜总是饱含爱意对待学生。有几件事,他至今记忆犹新。张新喜始终不能忘记那位身患残疾产生轻生念头的高二级女生。当时,他利用课余时间,不畏麻烦,多次到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充分交流沟通,终于化解了学生的心结,使这个学生重新鼓起生活勇气。他仍清楚地记得,省高考文科状元陈建及三获潮汕星河奖的彭瑚所说“如果没有张新喜老师的正确引导,我们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的话语。张新喜说,这些既是成绩,更是鼓励,这是教育的力量,这是爱的力量。

作为一名校长,张新喜积极倡导校园绿色人际管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育人环境。作为一校之长,对老师,他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对学生,他欣赏学生,倡导“爱的教育”,倡导用爱滋润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做到大声表扬、悄悄批评。2005年,学校教职工刘老师身患急性白血病,得知情况的张新喜马上组织教职工捐款,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刘老师病情稳定后,张新喜把她调到工作相对轻松的部门,减轻她工作的压力。

在张新喜和他的同事们及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这个绿色的育人环境里,学校领导、员工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和谐,教育教学效果佳,高考屡获佳绩,年年改写历史记录,一批、本科上线人数逐年上升,学生犯罪率为零。河婆中学连续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2008年校团委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同年10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书香校园”;11月该校象山文学社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与教育杂志社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最佳校团刊一等奖”,校刊《晨风》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最佳校刊二等奖”。

扎实的工作,执着的奉献,换来各级对张新喜的肯定。多年来,他先后当选为省九届人大代表、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还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杰出教师”、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优秀校长”,省“南粤教坛新秀”、“全国优秀教师”, 揭阳市首届“功勋奖”人物。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不少朋友劝张新喜激流勇退,劝他回到机关找一份闲职,过上清闲日子;身边的亲人也觉得他太辛苦,劝他放弃重点中学校长这一重任;一些人甚至用同情和不解的目光看着辛勤工作的张新喜,质疑“这样拼命到底为了什么”。但是,张新喜没有放弃,他服从组织安排。因为张新喜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不在于他的官职有多高,不在于他积聚的财富有多少,而在于他为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作为一介书生,就是要用有限的力量培桃育李,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三尺讲台迎冬夏,一寸粉笔写春秋”。 张新喜说,成绩属于过去,精彩还看未来,将继续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明天的教育之花,用更坚实的脚步去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据了解,将高校毕业生的实习、见习经历纳入基层工作经历的范畴,在国考的招考公告当中还是首次出现。

来源:揭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佚名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抓鳖-2011贺岁片

潮汕故事剧:迷失的少女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