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揭阳:合格护工很难找 专业培训很切要

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家政服务成为消费热点。而护工,作为家政行业里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群体,需求量正不断增加。一些经常住院的老年患者,其子女往往因多方面原因无法整天陪护父母,花钱请护工成为他们照顾患病双亲的途径之一。然而,无序的护工市场却令不少人头疼不已,不少病患感慨:想请到一个专业有经验的护工简直比登天还难。

现状:护工入门要求不高 素质参差不齐

卫生部1997年第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了护工的聘用原则:护工属于临时工作人员,可以由医院统一选聘。但目前我市几乎所有医院都并未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护工队伍。

前段时间带女儿去医院做疝气手术的许先生告诉记者,女儿住院期间,他们夫妻二人轮流请假照顾女儿,一时累得吃不消,想到找个护工,却不知上哪找。通过病房墙上的联系方式找来的几个护工却不尽如人意,做不到两天就辞退了。几经周折,发现请来的“护工”护理知识都近乎空白。面对这种无奈,许先生表示,要是医院有专业的护工人员或者有较专业的护工公司提供专业技能较全面的护工,病人家属便可以省去很多麻烦,“毕竟在医院,分配到各个病床的护士数量有限,而且不可能专门护理某位病人,如果有支队伍来承担护工的工作,那么,医院的服务就更加完善了。”

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病人家属表示,是否请护工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根据病人病情和等级护理聘请相关的护工人员,但目前的状况多是由家属自己决定。且在现实中,多数病人家属聘请不到专业的护工,绝大部分病人家属聘请的护工主要由家政公司和中介公司或者亲朋好友介绍。这些护工是否有过上岗培训、是否持有健康证、是否具备相应的护理知识等问题,都备受关注。但由于目前我市尚未成立权威的护工培训机构及管理机构,护工群体暂时只能以一种“散兵游勇”的状态存在,法律规范、制度约束更是无从谈起,护工的素质也因此良莠不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护工短缺,不少中介机构对护工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甚至连最基本的年龄、健康证明等资料都不要求提供,这更导致了护工护理水平的参差不齐。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拨通了市区几家中介机构的电话,对护工的应聘要求进行询问。天福路一家专门提供专业月嫂、清洁工及护工的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你过来登记下姓名,有病人来请护工会通知你过去,一天120元到150元,我们抽20%的中介费。”当记者问及是否需要提供身份证、健康证等资料证明时,对方笑着对记者说:“目前对护工年龄要求不高,有经验就行,也没听说要什么健康证,当然你自己愿意提供也可以。”而对记者提出的上岗前培训要求,不少中介机构则以“培训经费不足”为由搪塞了事。

相较本市护工,广州等地的护工队伍显得专业许多。年初因病到广州做手术的黄阿姨便对其入住医院的护工队伍评价颇高。她告诉记者,那家医院有专门的护工队伍,医院会对护工的护理技能等进行统一岗前培训,只有合格的人员才能获得上岗证,成为真正的护工。“我做完手术24小时危险期内,医生护士会全程看护,过了危险期,便可以咨询医生是否应该请护工,院方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帮病人协调安排护工,价格也合理。”黄阿姨说。

声音:宁做保姆 不做护工

记者了解到,从事护工的人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虽然护工的主要职责只是照料病人的饮食起居,然而由于护理的对象是病人,这大大增加了护工各方面的压力,包括护理技巧、护理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此外,因护工的待遇不如保姆,不少护工表示,宁做保姆,不做护工。

“有些患者心情不好,常拿我们出气。有时候病人家属来了,对我们护理不满意也是一顿骂。”在揭阳做了三年护工的张阿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明明已经按要求给他们喂过饭、喂过水了,但家属来时问病人,不少意识不清醒的病人会直接说“没吃饭、没喝水”,结果又换来一顿骂,这些误解、歧视让护工难以忍受。张阿姨的同事李姨也告诉记者,很多病人对护工的服务很不屑,总认为她们“笨手笨脚”、“偷懒”,“其实我们都在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尽管未经过专业培训,但也是凭良心护理好病人。”

此外,也有不少护工表示,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但得经常接触病人,所以每天都要小心翼翼。护工王姐就表示,在医院当护工最担心的是怕传染到疾病,因此如果需要护理的是传染病病人,价钱再高她也不接活儿。

薪水低,工作累,受歧视,担心染病,甚至有时还会遇到雇主欠薪,所以不少护工转岗当保姆或清洁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护工人员流动性大,而直接的后果便造成医院或家政公司都不愿意付出培训费,因为今天培训出来的护工,明天可能就辞职不干了。

 卫校:可开设培训班

专业的护工培训机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展起来。但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尚无该类培训机构。卫生学校作为专门输送专业医疗人才的教育机构,在培训护工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和权威性,如果卫生学校能与护工市场对接,对护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记者就该问题电话采访了揭阳市卫生学校的李校长。他认为,规范护工市场,不仅要靠培训,更要靠制度的规范和法律的约束。据介绍,该校设置了专业护理专业,主要是为医院输送专业护理人员、医生、护士等人才,专业性、技术性等要求较高。而作为护工群体,由于其专业性、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在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目录中,护工专业并未列入。

对护工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李校长表示,护工市场要完善规范,通过某一权威教育机构对护工团体进行培训是必要的,卫校完全有能力承担起护工群体的培训。他认为可采取短期技能培训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基本医疗护理知识、心理学、健康教育等方面培训后,由劳动保障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对准护工进行考核并发放“护工岗位合格证”,从而更好地实现护工培训机构与护工市场的对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针对目前护工市场的无序状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他认为,缺乏相关培训机构及管理部门固然是导致专业护工短缺的主要原因,但护工本身的薪酬待遇、工作的稳定程度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前,愿意投身护工工作的人员素质不可能有更大的提升。他表示,要保证护工队伍的素质,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把护工队伍纳入医院管理,成为医院临时人员并由各病区统一安排,结束由病人自聘护工的局面,整个护工市场将会更加有序。此外,他还表示,护工队伍的建立对于医院护士队伍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吸收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受过专业护理培训的卫校毕业生,让他们在成为护士之前以“护工”的身份进行锻炼,这样也可为护士队伍储备人才资源。

 

来源:揭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星星 林泽文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吃狗屎

潮汕搞笑短剧:三女说赌+骗子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