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6日是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的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辛辛苦苦几十年,到了晚年,最幸福的莫过于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子孙们一起尽享天伦之乐。
出自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对业余文化生活的热爱,平时小记总会参加一些由老年人组织的联欢活动,零距离感受老年朋友那种愉悦的心情,喜逢老人节即将到来之际,近日记者走访了在这个氛围中,既有潜心为自己晚年生活设置精神乐园,又能为社会文明增添秀色的两位深受人们尊重的老年人。
家住磐东棉浦乡今年72岁的张裕瑟,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辈靠种田为生,家境十贫穷寒,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回乡务农,先到公社单车站当客运、货运和搬运工,他记得当年由于经济原因,来乘搭单车的客人有的随身带着一个蕃茨作车租,眼见一些经济的确有困难的老人,张裕瑟会给予减价或不收车租。1958年底又到揭阳糖厂当学徒工,他工作认真勤奋,生活节俭朴素,当年和他共过事的人至今还会谈起这样一件趣事,那时职工工资普遍偏低,工友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拮据,每到食堂用餐时都显得无奈,只是买点菜不敢买肉,而那些能够花五毛钱买一小盘鸡肉的小部分人却很高傲,张裕瑟性格诙谐风趣,他咬了咬牙来一小盘六分钱的“丁螺”,并乐滋滋地高喊:“你一盘,我一盘,没什么不一样”,这话语给许多人一种慰藉。1962年国家已是处于经济困难物质紧张时期,张裕瑟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又回到农村,日子勉强度过。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整个中国,张裕瑟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摆脱贫穷,大儿子搞运输,小儿子和孙子先后武警部队服役,女儿办起工厂,张裕瑟做起竹木生意。如今他过着四代同堂、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每年间夫妻俩在儿孙们陪伴下到厦门等地旅游,每逢父亲节、母亲节儿孙们又会给他俩一个个惊喜来表达感恩之心,近几年来,为了增添生活乐趣,选择学唱潮曲,他的“丑曲”唱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颤“舌音”功夫更是惟善惟真,舞台上有时还会即兴来一些连珠妙语渲染气氛,他“开心老爹”的尊称也因此而得名。
今年63岁退休老师林锦城,成长在霖磐东洲一个农村家庭,自幼丧母,生活非常困难,他父亲常说:“为人要正直、勤劳、不贪心。”林锦城的人生也顺着这个“家庭教条”一路走来。读小学至中学他都是学校的高材生,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他高中毕业后只能回乡务农,一个人负责管理村竹林场几百亩竹林,任务非常繁重,林锦城经常对着空旷的竹林,一边工作一边高歌来解除枯燥心理。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他参加高考,但遗憾的是落选了,后来由村领导提议当上了民办教师,曾担任学校教研组长、班主任,同时通过大专函授圆了大学梦并转正成为公办教师。三年前他退休,孝心的独生女儿把他老夫妻俩从农村接到市区一起生活,让林锦城和老伴生活更温馨,节假日在女儿一家人陪同下往梅州等地观光,节候换季时女儿总精心为他们添置新衣服和生活用品,前年老伴生病住院,女婿给予细心照料让林锦城特别感动。几年前,林锦城见市区唱潮曲氛围活跃,也去凑凑热闹,他的潮剧“老生”曲唱得不错,“声音粗犷嘹亮、高亢激越”是人们对他的评价,除声音悦耳外他唱念娴熟,胜人一筹,倍受人们喜爱。
张裕瑟、林锦城两位虽然人生经历不同,但在步入老年时段,他们选择的欢乐释放方式相同,两人也自此结下了忘年交,他们到过潮汕三市广播电台做嘉宾,通过电波与潮剧票友进行交流潮剧情缘,以及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康的活动心得,双双还参加首届“永乐杯”揭阳广播潮剧票友演唱比赛,林锦城还进入总决赛,他们还先后荣获潮州广播电台“票友大舞台”唱曲评比获金嗓子奖,张裕瑟还是一个有心人,赞助票友潮剧比赛活动和一些公益事业,目前张裕瑟将自己所熟悉的30多首潮曲中,选录了12首题为“开心老爹”《潮剧唱段》专辑来回味晚年情怀。林锦城也录制了《林锦城潮剧唱腔欣赏》等许多拿手好曲备存留念。
从交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活最困境,或是人生受到挫折,都能用一种淡定和平常心态去应对,回望人生走过的历程,张裕瑟、林锦城两位老人感到满足,庆幸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和安康,如今他们合家和谐与欢乐,享受着晚年美好的幸福生活。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再过几天又是一个老年节,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