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西吉安的“摘星人”
——记第四届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获奖者、普宁市中医院院长王明森
在第四届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获奖者中,来自江西吉安的王明森无疑引人关注。这位非潮汕籍的医学工作者,自1994年到普宁中医院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勇于创新,从一名普通医生逐渐成长为中医骨伤科主任中医师、院长,成了潮汕星河的“摘星人”。
今年48岁的王明森已从事骨伤科临床医疗工作30年,30年来,他清醒地看到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如果固步自封不求进取必将遭受淘汰。因此,凭着自己厚实的理论基础,凭着一股创新的犟劲,凭着一腔为患者服务的热情,在中医院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医疗科技创新实验与研究,大胆实施新技术、新疗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国家专利5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揭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持省科研课题3项,市科研课题1项,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30篇并有多篇获得优秀论文奖。
在骨伤科领域,王明森创造性地独立研发针对股骨颈骨折的“三棱内固定器”, 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临床上成功实施,引起国内同行高度关注;该研究论文在2000年《中医正骨》上发表后至今,被国内同行广泛采用;该科研课题经广东省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棱内固定器主钉与固定针达成一个密闭的钢架固定系统,3枚三角针按等边形排列,针尖散开固定骨折端,符合生物学原理,有效控制骨折端移位。其体积小,重量轻,布局合理,损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稳定性强,抗压、抗旋转性能好,对股骨头残存血运损伤小,不游离脱出,能防止髋内翻,提高骨折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坏死率。经临床观察,骨折愈合率为83.3%,治疗优良率83.3%.该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是治疗股骨颈骨折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已成批生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治疗骨盆骨折及脱位研究方面,王明森独立研发“骨盆牵引固定器”, 于2004年获国家专利;该科研课题 “骨盆牵引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揭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设备具有复位并稳定骨盆骨折端,控制出血、减轻疼痛、减少组织损伤,便于护理,对患者休息和睡眠影响很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等作用,是一种治疗骨盆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其价格便宜,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应用骨盆牵引固定器治疗后,普宁市中医院不用再购进大型的骨盆牵引床,节约了大笔购进医疗器械的经费,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和节省了手术费用,并利于病人防止褥疮的发生,缩短了治疗时间,深得社会好评。
作为医院骨伤学科带头人、院长,王明森除了加强医院管理工作、钻研业务技术外,▲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他还十分注重医疗技术的传帮带,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普宁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刻苦钻研业务,协力提高医疗水平,使医院不断发展壮大,骨伤科成为该院的经济支柱和品牌科室,医院整体水平名列粤东地区同级中医院前茅,还吸引了深圳、广州和港、澳、台的患者慕名前来。自2008年王明森任院长以来,医院的业务收入激增,由2007年的1305万元增至2009年的近5000万元,在两年时间内增长近4倍,服务了社会,扩大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中医骨伤科领域颇有研究的王明森是江西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他还曾获“广东省劳动模范”、“揭阳市名中医”、普宁市第四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历任普宁市第六至八届政协委员,事业可谓小有成就。王明森本可以稍微放松了,然而,他却依然坚持奋战在中医骨伤科治疗的一线,每天仍要接诊数十名病人,每个月都要做近50台手术。王明森表示:“来普宁这十几年来,我深深为这里热情、豪爽的人民和领导的关心支持所打动,我将在此扎根下去,兢兢业业,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