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D岛之谜

     D岛.是汕头的别称:这个“D”字,不知闹出多少笑话:直到现在,许多外地寄往汕头大学的信还有写“汕头市蛇浦”的;他们川可能在想:汕头既然在海边,一定像大连蛇岛;―样,古代多鳄鱼,现代多蛇,似乎顺理成章。其实,与蛇虽然是近亲,却是两码事。    
     请教许多“老汕头”,“D”是什么?都说是海边的一种能  吹沙的小鱼。人们总不大相信,那样一种不起眼的小鱼,先辈们  怎能用它来比喻一个挺立海涛中的大岛?大家可能是看到“D”字为鱼字边,就想像它一定是一种鱼类。查现代《辞海》,果然解释为:“鱼名,某些淡水小形 鱼类.”这就怪了,鸵岛周围都是海水,又怎么会以这种“淡水小形鱼类”来命名呢?    
     其实,只要一查古代的《辞源》就知道了:虽然“舵”是一 种吹沙小鱼,但还有第二解:“动物名,即鼍(tuo)。生活在水  畔土窟中,形似守宫而大,长丈余,背尾俱有鳞甲:参阅《政和证类本草21・D》。”守宫就是壁虎。长丈余的壁虎像什么?自然是鳄鱼,要找证据,还要从“鼍”字下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400页一语道破:“鼍,鳄鱼的一种。俗称猪婆龙。”《辞源》的编者在解释“鳄鱼”时说:“长二丈余,有四足,似鼍。”看来“鼍”与“鳄”的区别就在于大小。其实鳄鱼有很多种,鼍,在《现代汉语词典》倒是解得明白:“也叫鼍龙或扬子鳄。”称鼍为“龙”是古人由惧怕而生的尊崇。经过这些考证,只是想说明鸵,就是“鼍”的异体字,不是鱼,而是爬行动物鳄鱼的一种。
     韩江最早叫员(读云)水,唐至北宋叫恶溪,南宋叫鳄溪,后改韩水,清代以后才称韩江。韩江在湘子桥以下,分为三个支流,现在叫北溪、东溪与西溪。古代分别以鳄鱼的名字命名,叫鳄溪、龙溪、鼍江。
     穿越汕头的梅溪河、新津河、外砂河都是西溪鼍(D)江的支流。汕头市中心一带原本是个海岛,由于鸵江之水不断带来上游的泥沙,填埋了海沟,使岛与陆地连成一片,它的名字自然就应该叫D岛?D江边的平地就叫D浦。
     再一个证据是,史书上载: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澄海设县,辖蓬洲都(今下蓬一带)、鳄浦都(今岐山、月浦一带)、D江都(今鸵浦兰带)。1542年,由广西参政升任四川按察使的翁万达就自称自己是揭阳县鸵江都登举村人。第二年(1543年)他又在《鸵济河记》一文中,明确地用了“D浦”之名。想必是因为这个“鼍”字实在是难写、难认、难读之至,古人把它简化成“D”字,实在是高明之举。不料现代人反而不如古人,在现代简化汉字时,像“鼍”如此笔划繁多的字竟没有被简化,反而把“D”字给“简”掉了,“鼍”真可谓是“漏网之鳄鱼”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汕头的诞生
  • 下一篇:历史上的潮汕名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情感喜剧:野蛮婆婆俏媳妇(第三集)

    潮汕故事剧:变色龙(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