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洗衣旧俗

    在衣、食、住、行中,穿衣排在第一位,既然要穿衣服,洗衣服就成了一项家务,而且是一项繁重的家务。如今,洗衣工作全部交给洗衣机,洗后用衣架挂在自家的阳台上,非常方便。

    改革开放前,洗衣机尚未作为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之前,特别是在解放前直至整个上世纪60年代这段时间,汕头人如何洗衣呢?回顾起来,特别有趣。

    先从工具上说,洗衣服的桶,潮汕人习惯叫“脚桶”。它是一个直径不足1米、上大下小的浅木桶,它兼有洗衣和洗澡二种功能。因为那时,一般家庭没有洗澡用的专门浴房,只能把热水盛在脚桶中放置于房中关起门来洗澡,动作还不能太大,小心把房间弄得湿淋淋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洗衣服用,一般家庭都备有二个桶,男、女分开,规矩很严,如不小心衣服放错,还要用红花水(石榴花水)洗过才能用。搓衣板,是一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的厚木板,一面加工成波纹状,上端有一凹进的方框,洗衣皂就放在上面,木板斜放在脚桶上,衣服就在上面搓洗。洗衣一般用肥皂,为节省肥皂和增强洗衣效果,精明的汕头人在洗衣时加入一些“白饼药”,“白饼药”,学名碳酸钠、商品名叫苏打、工业上称为纯碱,其实都是一样的,它很能去油,与肥皂同时使用,效果很好。

    洗衣的地点就在自家水龙或水井旁,至于家中没有龙头和水井的,就在街头巷尾的公井边洗衣。所以,在那个年代,公井边经常有几个人在洗衣,洗衣者都是女人,洗衣场所无形中成了信息传递和交换场所。洗衣服程序是先洗白色浅色,叫洗水头,然后是黑色的,按先衣后裤、先内后外程序。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女性的内外裤,绝对不能在公井洗,那是要犯众怒的,必须在家中洗;这种衣物晒衣时绝对不能晒在外面。这种“规矩”在潮汕乡镇,“执行”起来尤为严格,假定“肇事者”与“干预者”顶嘴,加上“肇事者”如果人缘不好,一旦吵架升级,当地老大会干预,弄不好还要金花红绸去“秽气”才善罢甘休!奇怪的是,当时市民不懂得像现在那样用粗铁丝制成挂衣架,所以一根竹杆最多只能穿三、四件衣在上面,小巷子从这面墙到对面墙,横架着一根根的竹杆,行人就从这些“万国旗”下通过。

    在解放前,汕头一些大商行老板,会雇洗衣妇为本行的高级职员洗衣熨衣,可叹的是,这些不识之无的洗衣妇,为保住自己这份辛苦劳作,居然也很有“目色”,若干老板之亲信,不但洗衣用“水头”,也洗得格外干净。所以,仅从洗衣服这种琐事,从中就可反映出当时社会若干状况。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二个臭姿娘(第二集)

潮汕搞笑短剧:拉客仔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