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隆都昔日民间潮剧社




    隆都,解放前属饶平县,解放后属澄海县。隆都历来是旧饶平县中一个较为富庶之区,有“无隆不成饶”之说。清乾隆年间,隆都侨乡逐渐形成,每年侨汇颇多,经济较为繁荣,文化生活也很丰富。逢年过节,或侨商回乡祭祖、建厝落成庆典,都要请外地戏班来乡里演戏。人山人海,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还有不定期地搭建临时戏园,请戏班来售票演出,三五日就“戏歇棚拆”,民众不满足这样短暂的文娱活动,渴望有“不走的戏班”能常在乡里演出。于是就出现了以乡中“闲间”锣鼓队、潮乐班为基础组建起来的业余潮剧社。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隆都区所有主要乡村都兴建了名号不同的民间潮剧社,共有16个。如后溪乡,1928年创建了“义兴剧社”,后改称为“美中美剧社”。前美乡,先由溪尾(居美)村于1935年创立了“秘芸轩剧社”,后组建了全乡性的“永宁剧社”。再如云路头村,1932年由吴慕鲁倡建了“古和轩剧社”,陇尾(龙美)村由黄锦贤倡建了“联合儒乐社”。还有前埔村的“录英剧社”、前陇村的“曙光剧社”、后沟乡的“中美光儒剧社”、南溪乡的“南群剧社”等潮剧社。这一支支强大的群众性文化生力军,活跃在农村各个角落。

    这些民间潮剧社的演出剧目多是反对封建婚姻或颂扬忠君报国的传统戏。1937年抗战爆发后,隆都的民间剧社在青抗会和各校进步师生的帮助组织下,积极开展抗战宣传,演出的剧目多以抵御外敌侵略的传统潮剧和唤起民众一致抗日的时代歌话剧为主。如后沟乡“中美光剧社”,在抗战爆发后与学校师生合作,演了一些抗日歌剧和根据田汉《回春曲》改编的潮剧《兄妹从军》。1943年隆都沦陷,民不聊生,各民间剧社难于生存,遂先后停办、解散。

    抗战胜利后,民间剧社逐渐恢复创办。前美“永宁剧社”初建时,首演《一串珠》成功,后越演越红,剧目不断增多,至解放前,共排演过一、二十出戏,成了远近闻名的民间剧社。

    1949年隆都解放后,各乡村又重建起业余剧社,有演古装戏也有演现代戏。“文革”期间,村办剧团大受冲击,只能演现代潮剧和样板戏。“前美业余剧团”因此受到严重摧残,老演员撤出,戏服烧毁剧团改名为“文宣队”他们不得不排演一些特殊节目。1975年前后,他们大胆冲破禁锢,排演了“余专员戏”名作《滨海风潮》,感人至深。他们在东山、前埔等村和苏南戏院义演时,观众无不边看边流泪。自此之后,隆都各村相继组建了以演古装潮剧和现代潮剧并举的业余剧团。

    一直以来,隆都的文化氛围都十分浓厚,群众文艺活动多种多样,有潮剧社,又有纸影班……等等,既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又培养了许多文艺人才。

    众所周知的后沟许云波,解放前他就是村中剧社的台柱,后旅居香港,专攻老生行当,成为蜚声香江艺坛的突出人物。后埔洪渡头的洪妙,早年在隆都参加了前埔村纸影班,经过刻苦努力,终成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潮剧演员。上世纪80年代,前陇村林炳焕创办了业余“新艺潮剧社”,后又成立职业民办剧团,奔走于潮汕各地。

    如今在隆都,民众演戏之风犹存。近年,以福洋村潘树勤为首的“清唱潮剧曲自愿组合班”,由喜爱演戏的男女青年30多人组成,自组建4年多来,共演出40多场次,深受民众欢迎。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二个臭姿娘(第三集)

潮汕故事剧:K脯鸭(第三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