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棉湖“行头桥”轶事

  棉湖旧为水乡泽国,桥梁众多,但作为“行头桥”节日的瑞桥,只有三座,它们分别是小苏州河上的长寿桥、长春桥和长胜桥。每年的正月十一,当夜幕降临,各种民俗活动相继而来。溶溶月色,百千灯明,彩灯与月色争辉,任人彻夜游乐。男女老少,争观“营”老爷、“营”纱灯、看新娘,行头桥……说笑声如春潮般阵阵飞扬,传向远方。
  棉湖的“行头桥”习俗,源于古代“走三桥”之俗。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一《走三桥》一条记载吴地风俗:“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中华辞海。民族篇。上海县。竹枝词》说:“江南多水,水患对人们的健康威胁很大(包括水灾和潮湿引起的疾病)。桥是水上梁津,是克服水阻的通道。正月十五夜,倾城出游,曰‘走三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走三桥的风俗也各有不同。棉湖走三桥的习俗,称为“行头桥”,时间在正月十一夜。节日的缘起,往往来自神秘的传说。棉湖的“行头桥”,涉及民俗心理中有关数字的种种奥妙。“头”是俗话“第一”的意思。“一”是数之始,《易经。乾。彖辞》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即万物始于“一”。“一”不仅代表开始,还有新生之意。“十一”的含义,既有“一”之终,又有“一”之始,它表示了数字在第一个层次即“十”以内之数的终结,也表示数字在第二个层次即“十”以上之数的开始,始于“一”,终于“一”,生生始始,以至无穷。此外,对于大“一”的崇拜,也和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心理中,人们对“统一”的向往密不可分。棉湖人“行头桥”选择在正月十一夜举行,异乎各地的正月十五,是希望有个好的开端,也表示了它不仅是女人的节日,而且是男女共同拥有的,即统一的节日。这节日,不仅有“行头桥”,还有食“春饼”、“看新娘”等活动。
  棉湖旧为水乡泽国,桥梁众多,但作为“行头桥”节日的瑞桥,只有三座,它们分别是小苏州河上的长寿桥、长春桥和长胜桥。长寿桥在龙头城的积善堂前,通往竹园内,约7米长,以前是杉木桥,民国初,才将木桥改成石桥。这座桥平时称竹园内桥,出于节日需要,人们比照长春桥、长胜桥的名字,将它定名为长寿桥。竹园内桥名取“长寿”,主要还是取长命富贵的用意,所以人们多认为是求寿的祥瑞桥。长春桥在龙头城,是连通财神爷宫前的桥梁。“春”,是春夏秋冬四时之首,其时草木复苏,万物欣欣向荣。此外,男女正当蔓蔻年华、相悦相爱,也称怀春。桥名以长春称之,被视为瑞桥,成为青年男女盼求佳偶和迎春接福的吉祥桥。长胜桥在沙坝尾,是小苏州河出口处的桥梁。在万类竞前的人间舞台上,长胜桥成为人们希望生活一帆风顺,人丁兴旺,子嗣顺养,后代出类拔萃的如意桥。
  正月十一这天,一般家家户户都要做“春饼”,意在迎春。一家老少围坐一起,品尝“春饼”的风味,沉醉在天伦之乐中。晚上,棉湖四十八社每社的“安头户”都要“营”纱灯,因此热闹非凡,处处灯光,极为炫耀。灯火的照耀,据佛教的说法,是“为世灯明最福田”。
  夜幕降临,多种活动相继而来,溶溶月色,百千灯明,彩灯与月色争辉,任人彻夜游乐。男女老少,结伴成群,争观“营”老爷、“营”纱灯,看新娘,行头桥……说笑声如春潮般阵阵飞扬,传向远方。真是神人同欢,老少皆喜,男女共乐。
  十一夜最有趣的是看新娘和行头桥。看新娘的风俗,相传已久,多为邻里的小姑娘和小伙子相聚谑笑。姑娘们对新娘凝眸逼视,评头品足,常常使新娘难堪但终究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也有些文雅之士来看新娘。大伙一听会做四句的人来了,都随喜凑兴赶着来,争着把“四句”传为佳话。
  行头桥是十一夜最具风趣的活动。在三座桥中,只有长春桥有彩神门和饰彩灯,即用竹作桥门架,架上结满榕树叶和花朵,再挂以五颜六色的灯饰。这时月辉射波,粼光映空,灯彩水色错综,桥上人影涌动,上下华光,游人欢跃,好一派迷人景象。小伙子走过长春桥时,拿出一两文钱投于桥下,心里念着:“投桥肚,娶雅亩(美妻)”。小姑娘也投下一两文钱币,心里祝道:“投桥中(潮音”冬“),嫁好安(好丈夫,通常认为富、雅、贤的丈夫)。”有的姑娘们接着到鸿江林的菜园里,悄悄地虚坐在大菜上,祝愿道:“坐大菜,嫁得好夫婿”。更加有趣的是,顽皮的孩子们,攀上路边的小树,摇着树枝,见女子经过,便边摇边唱:“陋下陋(相当于”摇呀摇“,潮语摇动称陋),做皇后”。如果是男的经过,便唱道:“扇下扇(也是摇呀摇之意),做皇帝”。
  行桥的人来到长胜桥时,凡是成婚了的人,边走边默念着:“长春过后长胜来,今年一定生男孩”。随后,到沙坝下拨竹篱,竹篱本为卖缶人围货物时插下的,不知从何时起,传开了拨竹篱的习俗。人们拨着竹篱,祝愿着:“拨竹篱,生男儿”:“拨竹篱,顺生儿”……那些夫妻分隔两地的,则祝愿:“拨竹篱,夫妻俩团圆”,任人所愿。
  行桥的人到了长寿桥,边走边祝道:“长春过后长寿过,我着(应该)活到百外(一百多)岁”。特别是上年纪的老夫妇,边走边说:“夫妻双双把桥过,二老食到二百岁”。
  这三座桥,满足着棉湖人求佳偶、求财喜、求长寿的理想,见证着淳朴善良的人们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在岁月的推移递变中,年复一年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给棉湖留下带着淳厚酒味的一方乡风。可惜的足,数百年民俗,随着小桥流水的消失,今已不再。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二个臭姿娘(第一集)

潮汕故事剧:鬼子进村(华龙影音打造-全场高清视频)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