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谣,又称畲歌或歌仔,它是由
潮汕人民创作的流行于潮汕地区等地的民间歌谣。所以,从
潮州歌谣的内容,可以看出过去潮汕地区的某些民风民俗。
旧时,部分潮人迫于生计,不得不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到国外去谋生。这种现象潮俗称之为“过番”。过番,就得远离自己的故乡,远离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出于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人们总是依依不舍地离去。另外,有的人离别之后,就不知何日才能重归故里,故这时离别胜过生死离别,故民谣唱道:“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转,勿忘父母共妻房。”“火船驶过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是好是劫全凭命,未知何日回寒窑。”
清末至解放前,潮汕地区有不少人抽鸦片。抽鸦片开始的感受极好,且很容易上瘾。但是日久之后,吸食者就会变得瘦骨如柴,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毒瘾一发,令人痛苦异常,要戒又戒不掉,很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有的人甚至不得不去偷偷摸摸,将偷来的东西换取鸦片来抽。有两首潮州歌谣对此刻划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其一是“鸦片一食面猴猴,全身无肉存骨头,头毛足足有半尺,虼蚤生到满裤头。”其二是“鸦片一食,见鸡就掠,留长头毛拖棕屐。行路打折跪,哈气流泪水。行到城隍脚,鬼卒出来看,看着夭是阳间鸦片鬼。”
重男轻女是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落后思想,旧时潮汕地区亦有这种现象。不信,请看――“挨呀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f家,饲狗来吠夜,饲猪还人债,饲牛拖犁耙。饲阿弟来落书斋,饲阿妹来雇人骂。”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跃然纸上。
旧时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有的父母为了得到一份丰厚的聘礼,便听信媒妁之言,轻易将女儿嫁出去。这种包办婚姻既害了女方,又害了男方。劳动人民对此深为不满,妇女对此更是深恶痛绝: “我个父母恶心肠,将我嫁到乌龙黄,脚囝细细勒山路,面囝白白受风霜。我个父母恶心肝,将我嫁到乌东山。脚囝细细勒山路,无亲无情受孤单。”
也有的人因父母早逝,婚姻由伯姆或叔婶等亲戚包办,这些人也成为声讨的对象:“骂声叔婶太糊涂,无端将妹嫁腰病,此亲若是不早退,好花插在牛屎匏。”
以上歌谣反映出旧时潮汕地区存在的一些民间习俗,舢.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落后的、黑暗的一面。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些习俗今天都已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