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大埔窑的兴起

    大埔窑的兴起,是经历过整个元代97年漫长岁月的劫难。

    宋末元初,元兵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着南宋朝廷,大部分河山已经沦陷,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宋将蒲寿庚在福建反叛,宋端宗被迫迁入潮州。从此,潮州地区战事频繁,兵燹不断。景炎三年,潮州城破,南宋最后的一座城池沦陷,元兵在潮州城大屠杀,号称瓷都潮州笔架山窑场也遭到彻底破坏,无法恢复生产烧造瓷器。

    大批难民沿韩江而上,迁移到大埔丰顺一带的山区里,他们之间,有一部分是潮州笔架山窑场的工匠,于是,在高陂、青碗、屋背山、余里村等地方筑窑烧瓷,由于时局动荡环境恶劣、生产力得不到发展,生产的青瓷十分粗砺,除销售当地日用之外,大部分装船顺韩江运销到潮州各地。当时,元朝统治者采取高压民族政策,将潮州地区及西南各族称作“南人地区”。地位十分低微,处处遭到压迫和歧视,工匠们大多数被当作工奴,经常征调服役。

    进入明代以后,社会得到稳定,明统治者鼓励农耕,大力发展手工业和陶瓷工业,大埔窑有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地发展起来,生产的瓷器,从质量和产量跃居于福建漳浦、云霄之上。特别是明末清初时期,已经是大发展,大跃进,单在高陂相邻的光德、桃源、平原等地方,就有廖屋坷,九杜下村,窑地,上坪上窑,上坪下窑,井栏面,圆子墩,青子地、老路冈,老君石,石角,青坑,庵格子,九杜上窑,茅坪坑,乾厂,沙梨冈,塘卜,水口,火烧斗,关仔祭,坳仔头等二十多处地方烧窑。《潮州志》卷十一民生部分对大埔有这样记载,“专营过境转运之业者,闽、汀、杭、永,其竹木器,烟丝纸等挑运来邑,设行栈收集囤积,复转水运,以达潮汕,营此行中,以高陂之碗行为最大……”

    大埔地处山区,山多田少,全年所产粮食供用不足3月,此外,布帛、油粮、畜产、杂货更加缺乏,需取给于外地,因此,生产烧造陶瓷运销外地,以抵偿入境内的货物价值十分重要,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之路。

    从明初洪武时期,就积极开拓海外的营销市场,当时,在南海地区的新加坡、暹罗、安南、爪畦、婆罗州、日本等国,都有大埔窑的瓷器在那里销售。其贸易往来一直到了民国初年。《潮州志》实业志商业部分中有清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九年海关入口净数表记载:“同治十年,大埔窑瓷器对外贸易额为3,889,459两银,至光绪二十六年,年增至贸易额为11,912,478两银”。大埔窑的兴起,在我国南方瓷业的海外贸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中亚和波斯等地区的国家中,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中国沙足瓷器,当地称为汕货(汕头器)其实相当部分是大埔窑的瓷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阿旺探亲-2011贺岁片

潮汕爆笑短剧:有钱人-2010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