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南窑不属笔架山

    明代嘉靖年间,有郭春震修的《潮州志》中:“海阳县东厢统五村;曰、东津、水南、南窑,仙田、恶溪。”究竟南窑在何处?清代光绪年间《海阳县志》又有条:“南窑即今之竹村,距城六里之涸溪西南处。”竹虫习村至今犹在,是在潮州市潮安县磷溪镇窑美管区,包括周厝、竹虫习,仙埔美(溪埔尾)三个自然村,但从来没有烧造过瓷器。南窑一名最早出现是在明代,并不是在宋代,也不属笔架山的窑区范围,笔者走访周厝、竹虫习、溪埔尾三个自然村,从老人们口中得知,很早以前,这个地方叫溪埔,先祖便居住堤外的溪埔地,这片地方连接北面的沙洲(今凤凰台沙洲),与溪东接壤(现叫江东,潮州韩江水利枢纽所在地)。后来,因韩江经常涨水,把凤凰台沙洲分割开去,先祖便移迁入内,筑堤防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南北宋交接时期的某一年,洪水特别大,韩江急剧猛涨,大堤很快被洪水冲涮崩塌,淹没下面,田心、丁厝洲、仙田、郭厝沟、溪口、仙河等村庄,官府十分着急,赈灾救粮,同时发动各乡村民集中到大堤决口填土做堤。但是,刚刚填下的泥土,一会儿又被洪水冲走,两个多月的时间还同能堵住决口,把新堤筑起来。于是,大家出谋献策,决定先在决口打一字排竹桩,然后用大船踏底,再从澄海、东里等地用大船运来虫习壳,一担一担从决口倒下去,最后堵住了决口,大堤也重新修筑起来,这个地方从此之后就叫竹虫习村。

    竹虫习村叫,那还是在明代,潮州经济十分发达,府城建设需要大量砖瓦,淹制业也需要缸坛,官府选择竹虫习这个地方有大量的洪水沉积土(溪生土),可烧制砖瓦供应府城城墙和房屋的建设之用,于是,就在竹虫习筑窑烧制砖瓦,上面周厝、埠上、涵井三乡,砂土虽沾质,但含有一定砂铁,可烧制缸坛,也筑窑烧制缸坛。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南窑。南窑与府城隔江相望,烧制的砖瓦,缸坛用枫溪条(潮汕平原上一种水上运输小船)装上,然后橹桨一划,就到府城南门,十分方便。现在竹虫习村的乡民在土地耕作时还发现有瓦片和残砖印有“潮州府造”四个字。

    郭春震的《潮州志》中,东津、仙田、恶溪(意溪)南窑等村至今犹在,但水南却无实地,估计也就是现在蟹山南面的社光、卧石等乡村。研究笔架山窑的人,都认为南窑在笔架山,是窑区的一部分,是缺乏实地考察,两者年代相距甚远。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语电视剧:透码准准(六合彩迷)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一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